第05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津有味锅巴菜
牛 瑾
色香味俱全的锅巴菜。 牛 瑾摄

天津人爱吃、会吃,尤其对早点格外重视,这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但凡是早点,只要出自津门,味道必定独特,手法必须讲究。所以,吃顿美美的早点,就成了很多当地人早起的动力,也成了不少外地人旅游攻略中的必选项。今天要跟大家说道说道的,就是天津早点中独一份的锅巴菜。

在天津,道地的叫法应该是“嘎巴菜”,字里行间都透着这座城市作为“哏儿都”的范儿。因为基础材料是煎饼,因此与煎饼馃子一起,得了个“煎饼双雄”的雅号。要问“煎饼双雄”有多火,看看最近发布的一系列天津网民关心的数据就知道。数据显示,最受关注的美食品类是天津的早点;在各种美食受关注度排名中,煎饼馃子居于首位,锅巴菜排名第四。或者,也可以上网找找“唯美煎饼馃子视频”和“唯美锅巴菜视频”,虽然时间不长,却成功地让接地气儿的“煎饼双雄”成了新晋“网红”。

锅巴菜其实不是“菜”,它是把煎饼切成条状,抓起一把,放在盛满热卤汁的锅里拌上几下,舀到碗中,再淋上黄的芝麻酱、红的腐乳汁,撒上绿绿的香菜末,能吃辣的,还可以加点炒熟的辣椒油,看起来五光十色。吃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边吃边搅动,以免卤汁被搅澥了,影响整体口感。而且,吃锅巴菜,天津人往往要就着烧饼、窝头、馃子等正宗的“主食”一起,大概锅巴菜的“菜”由此得名吧。

据说,这个吃法是流落津门的山东人把煎饼带到了天津,几经演变后,形成了“煎饼双雄”的食用方法。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大文学家蒲松龄的《煎饼赋》中描述了当时山东人沏煎饼汤的吃法,算是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之前的说法。只是,天津改良后有着自己的“讲究”,即不会刻意拔高,而是立足食材本来的味道。

先说说这锅巴菜里的锅巴。摊锅巴的绿豆面儿,传统的调制手法是八成绿豆、二成米,绿豆最好选东北的硬绿豆,泡开后还要把绿豆皮“飘”出去才能入料。此外,水必须加得恰到好处,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锅巴与卤汁调和时的美味程度。摊的时候不能见黄“嘎儿”,要保持豆绿色;切的时候,也最好保证每一片都似柳叶状,大小相仿,口感稳定。

一碗锅巴菜到这儿,只做完了一半。接下来,就要看卤汁的了。传统的锅巴菜卤汁主要包括淀粉、酱油、葱、盐、五香面、大料等等。其中,淀粉占比最大,如今多是山芋粉、木薯粉等。此外,还要用香菜根炸的油为底油,加水加作料打卤,为的是把味道做浓。剩下的香菜叶和细茎切成末,待锅巴菜完成后洒在表面,增色添鲜。小小的一根香菜,天津人能把不同的部位提取出恰当的美味,也真是在吃上作了充分研究。

说实话,每次说到想家,除了想在家乡的爸妈,还真的挺想早上那碗热乎乎的锅巴菜。绿豆的清爽香气在碗中暗暗浮动,芝麻酱和腐乳的咸香随之隐隐飘来,嗅觉已得到极大满足;切成条状的锅巴入口细滑,软而不烂,卤汁不稠不稀,味美适口,再间或咬上一口酥脆的馃子或烧饼,充盈的感觉又让味蕾幸福地在舌尖绽放。难怪天津的小伙伴会打趣说,在天津,没有什么是一碗锅巴菜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碗;也难怪,笔者很骄傲,在吃上没有给天津人丢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