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跟随“2017美丽中国行 聚焦江苏沿海生态之旅”采访团,来到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地,就当地依托沿海生态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惠民等话题进行了调研。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以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旅游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沿着江苏省的海岸线,由北向南,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形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带。“沿海旅游”已经成为江苏省对外宣传推广的旅游新品牌以及备受游客追捧的华东旅游新亮点。
在生态保护中求发展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促使旅游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8%和11.7%;盐城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5.8%
8月29日,迎着潇潇秋雨,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的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海,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个以“城中景、港边园、海上山、景融村”四大空间组合为优势的特色景区。
据江苏省连云港市旅游局局长王芬介绍,早在1986年,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成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1993年,又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一直以来,极富山水画、田园诗意境的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都被称为现实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森林公园里的基础设施、娱乐项目等已经无法满足游客越来越多元的消费需求了。
为了盘活海上云台山的旅游资源,2009年,连云区专门成立了连云港云台山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对海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历经4年的精心开发建设,景区累计投入1.2亿元,形成了竹海禅境、峡谷幽深、云雾茶庄、云中漫步等六大游览区,成功打造出了“山、海、港、岛、城、湿地”互融互动的滨海旅游新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11.7%。其中,仅连云区今年1—8月累计接待游客就已超7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3亿元。如今,一个“春赏花、夏观海、秋品叶、冬看雪”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正逐渐形成。
拥有世界级质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盐城,发展旅游有着同样的天然优势,也更因其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特殊身份,增添了独特风景。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拥有东部沿海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海涂湿地,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洋型滩涂湿地,也是全球60%的野生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
“生态保护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盐城市旅游局副调研员朱正金介绍,为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杜绝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去年以来,盐城市专门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沿海六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保护区及有关镇村联合起来,共同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意见。目前,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内违法采集泥螺等行为已全面杜绝。
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旅游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盐城全市接待游客1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5.8%。
在生态建设中得实惠
从“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等产业的全面融合,同时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与升级
8月30日,刚下完雨的荷兰花海景区内空气清新。这边,岸上的向日葵、池塘里的荷花争奇斗艳,令人心旷神怡;那边,为迎接国庆“黄金周”,加班加点布置园区的园丁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工期。
见到陈荷兰的时候,她正和同村的几位村民一起打造花卉雕塑。陈荷兰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同丰村的村民,她告诉记者,2013年花海开工建设的时候,她家的7亩多地就流转给了花海。“花海所在的地方以前大多是荒田,因为离海近,种庄稼收成很低,许多村民都不愿意种,当听说政府把地建成花海的时候,村民们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陈荷兰说,种庄稼要看天,风调雨顺的时候一亩地纯收入最多也就三五百元,现在每亩按9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每年就能拿到6000多元。“每年在花海里务工10个月,每个月还能拿1800元左右的工资,钱没少赚,关键是天天看着这些花花草草,心情特别好。”
自建设以来,荷兰花海景区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产业融合方向不动摇,培植“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构建全域旅游新模式,促进转型升级,从“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其中,“旅游+农业”的效益显著。据了解,荷兰花海项目已经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其中核心景区投资3.2亿元,占地3000亩,形成种植郁金香300多个品种、3000多万株的规模,成为黄海之滨颇具规模的旅游休闲度假地。
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党委书记、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李实业告诉记者,在培育发展“花市经济”的同时,花海还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为了彻底摒弃百年传统粮棉种植模式,将传统棉农变为现代花农,花海先后流转700户5000亩土地,实现了大批农村劳动力洗脚离田、田外增收;另一方面,以赏花经济为切入点,推动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等产业全面融合,全镇先后有400多名农户直接在花海参与花卉种植和管护,周边餐饮住宿、旅游商品销售、客运等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超500人。
此外,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完善,3年来农村修路、建桥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6亿元,基础设施的富民效应初步显现。
南通启东吕四渔港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地近长江的出海口,冷、暖、咸、淡不同水系在此汇合,使得这里成为多种名贵水产品的繁殖和摄饵的优良渔场。“但老渔港太拥挤,很影响生意。政府投资几亿元改造成新渔港后,时尚又现代,外地客人尤其上海客人来得多,海鲜零售生意翻了一番。”南通启东屹森水产公司负责人曹国安告诉记者,“每年大海放流鱼苗蟹苗海蜇,今年吕四渔场鱼虾多了,渔民收入增加了,打心眼里感激政府。”
今年以来,南通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5.5%;接待游客211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