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逸思致力中国高端微创外科器械品牌——
智库式创新锻造医疗“利器”
本报记者 陈 颐

一整夜的暴风骤雨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上海逸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在习习凉风中搬入了公司的新总部。当天,完备的研发实验室及高标准示范生产基地也正式启用了。这似乎预示着,这家成立刚刚5年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终于熬出头了。

“逸思医疗的目标是做高品质微创外科产品,让全球患者做得上、做得起微创外科手术。”逸思医疗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聂红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破国际垄断

放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是目前全球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微创手术治疗被业界公认为“最被期待的治疗方式之一”。遗憾的是,微创手术在我国肿瘤病例中的普及率还很低,只有7%至10%。关键问题出在哪里?

价格。想想确实不难理解,当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被国际医疗巨头长期垄断,患者们如何能有话语权?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肿瘤微创外科手术器械生产的企业,逸思医疗的“中国梦”是打破进口垄断和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从未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聂红林提出的战略规划是,为了让产品进入全球市场,逸思医疗必须规避国际医疗巨头的专利池。而且,所有创新一定要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要实现这个目标何其困难,公司的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幸运的是,由于将全部资金都投入到设计和技术创新上,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聂红林回忆说。

创新“医工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们把手术器械吻合器叫‘枪’,把超声刀叫‘刀’。根据器械的大小长短还有长枪短枪、大刀小刀之分。”聂红林笑着说,工程师们的工作就是给战斗在手术台一线做微创手术的医生们提供“神刀神枪”。

“医疗器械是为临床服务的,只有在临床中用得好,器械才有生命力。”聂红林说,为了避免“无效创新”,逸思医疗积极联系医院,让医生和工程师结对子,共同为创新出谋划策。“这种‘医工结合’的智库式创新模式让临床专家参与研发,医生与工程师可以随时保持互动并交流,大大提升了国产医疗器械创新的效率。”

通过这种独特的创新模式,逸思医疗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在5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申请了5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国际专利20项。从全球首创的可单手操作腔镜吻合器到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60度旋转角度的突破,再到不出血的弧形成钉缝合技术,逸思医疗在中国微创外科领域迅速得到认可。目前,公司已建起4个同步于全球领先技术的高端产品线,全球最先进的一体化远程荧光腔镜手术室也将进入医学应用阶段。

低价普惠患者

如今,逸思医疗终于实现了自己创业时的诺言:“让全球患者做得上、做得起微创外科手术。”

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浙江省医疗器械招标中,由于逸思医疗的参与,进口产品在国内省级招标中史无前例地降价30%;在确标后的4个月内,逸思医疗已进入浙江省53家医院;在江西省阳光工程挂网公布后的半年内,逸思医疗成功进入全省80%的三甲医院……医院和专家的高度认可让逸思医疗各项业务进展迅速。

在谈及目前的困扰时,聂红林坦言,很多省份长年使用国外产品,对国产医疗器械还缺乏了解,表现在招标政策上还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这说明国产医疗器械市场还不够成熟,品牌尚未被广泛认可。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企业自立自强,打造出值得用户信任的好产品;也需要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联手开展知识普及及权威测评工作,帮助用户了解国产品牌的新进展。”

目前,逸思医疗已经在全球率先打造出最完整的微创外科手术室设备和耗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肿瘤微创外科技术推广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保证与同类进口产品技术指标等同的前提下,公司将努力实现设备价格较外国产品低30%、耗材价格低20%的目标,以降低该项技术普及的成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