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端掉“黑饭碗” 再造“金饭碗”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肖常彬

初秋,一场大雨过后,密实的葡萄架下,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有的紫红,有的碧绿,像玛瑙,似碧玉。“这个品种叫夏黑,有股浓郁的草莓香,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喷药、不催熟,您摘下来尽管放心品尝。”在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山东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鑫慧葡萄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武心会正接待一队旅游采摘团。

2011年,武心会在当地开设了一家企业,尽管收入不菲,但污染问题久治不绝令他如坐针毡。2015年,他的厂子关停。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武心会回到醋庄老家,以自有的20亩葡萄园起步,逐渐吸收周边的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统一购苗、施肥、管理、销售,现在葡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至1500亩,每年创收近千万元。“现如今,俺变身绿色果农,看不见烟囱,看得见白云,再也不用呼吸那刺鼻的空气了。这钱尽管赚得辛苦,但咱心里踏实,还能带动周边360户居民共同致富”。武心会说。

梅家埠,这个盛产优质葡萄而被誉为“江北葡萄第一园”的地方,一度因其北部地区的一处国内规模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市场而蒙尘。上世纪90年代,该地区从事废旧物资的经营大户有200多户,废旧家电年交易量2800万台,废旧产品年交易额100亿元,辐射广东、天津、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等10多个省市。过去,当地群众一度以“从垃圾堆里刨金”引以为傲,却忽视了工业垃圾给当地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前,俺这里到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废旧摩托车、旧家电,工业垃圾随处乱堆,宽敞的大马路成了垃圾一条街。”当地村民曹云秀回忆说。

2015年年初,临沂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治污。今年,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又对辖区内291家“小散乱污”企业实行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产品的“两断三清”。在斩断污染源、端掉“黑饭碗”的同时,他们还千方百计再造“金饭碗”。

过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曾有100多家土炼铝企业,不仅产业层次低,而且拖了大气质量的后腿。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电商产业园区。在这个电商产业园区里,中关村临沂软件产业基地、中印软件产业园、皇山文化硅谷、智晟科技园、清华同方科技孵化园、机客鑫城、中科大厦七大电商产业载体先后建成,推动着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10亿元,同比增长38%,新增电商企业31家。治污之余,反收经济增长之效。

8月19日,位于梅家埠南部的醋庄果香飘逸,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届“葡萄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为游客奉上了一场葡萄盛宴。“目前,醋庄葡萄种植面积2.2万多亩,栽植品种20余个,年产葡萄7万吨。”在武心会看来,醋庄葡萄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旅游+”思维带动周边村民全面融入旅游产业。醋庄葡萄栽培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有5个、有机认证的1个。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全域旅游、全景园区”的规划体系,借助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机会,醋庄葡萄迎来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紧盯“全域旅游”这个定位,梅家埠加快产业转移,突出特色品牌,重点建设了长生园绿色蔬菜基地、三河湿地公园、万亩葡萄小镇、十里桃花源等八大特色旅游板块,将“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高起点规划的葡萄特色小镇已见雏形。

“绿色发展才是‘金饭碗’。污染项目体量再大,回报再多,我们也不稀罕。在淘汰落后产能中,我们着力在关闭污染生产之门的同时,开启绿色环保之窗,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生态与经济融合的‘绿富美’发展之路。”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一兵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