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青岛李沧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小病不再跑大医院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许梦婷

“清晨头晕加重,不敢动也不敢睁眼。”日前,家住青岛市李沧区虎山花苑小区的蔡敦浩老人身体突然不适,家人第一时间给家庭医生谢一新打电话,在医生的救治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很快平稳下来。“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不用费时费力反复跑医院,遇到突发情况24小时随时联系,非常方便。”蔡敦浩说。

自2016年2月以来,李沧区率先在青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经组建了2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3万余人,优先覆盖社区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贴身的健康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以及预防保健等人员组成。签约的个人和家庭将享受到优先就诊、提供预约、转诊等服务,每年还提供一次健康评估并制订个性化健康规划,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等重点患者,提供24小时电话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对“空巢”、行动不便且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等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

在试点初期,不少社区居民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习惯,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处于观望的状态。为了消除居民的疑虑,李沧区制定了由政策宣传、签约登记、就诊流程、健康管理等9个板块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详细的推进时间表,并通过监督委员会,保障服务标准落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尽早惠及更多居民。

“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辖区内的签约居民,定期为他们检查,掌握他们的健康需求,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两周一次的随访。”九水街道家佳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左云志说:“随访久了,我心里就有本账,谁哪儿不舒服,谁需要多关注,都一清二楚。”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与老龄化趋势,患者对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社区干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很多患者很难准确找到相契合的医疗服务技术,出现诸多急病乱投医的现象。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李沧区政府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的有效形式,能够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流向辖区内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李沧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李沧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为108万人次,目前已减免一般诊疗费100余万元;提供长处方30230人次;预约转诊351人次;免费上门服务25733人次;健康指导及健康评估69016人次;协助办理门诊大病3457人;利用微医系统为264名患者提供远程视频诊疗服务。立足百姓健康需求、以签约服务为载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目标的李沧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正逐步成为现实。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李沧区还丰富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整合了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的部分个性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了健康体检、健康评估、远程监测、健康资讯、康复指导及药品验方等服务内容。通过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李沧区扎实开展社区巡诊、免费查体、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项目,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各项数据,初步实现了对签约居民健康全程管理。

据悉,2017年底,李沧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覆盖30%的居民、60%重点人群,2020年底将在全区全面普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