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军侠,今年59岁,我的家乡地处秦岭北麓残山区,在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天王镇杨家庄村。
我们村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干旱缺水,不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我儿子也是其中一员。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秋季,儿子在外地发生车祸,数日后,儿子入土为安,儿媳却改嫁了,只留下出生才几个月的孙子,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
那时的我,低沉、消极而又迷茫。我和老伴始终无法走出悲痛的情绪。也不想外出务工,地里杂草疯长。
我家的情况,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段时间,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才和村委会主任杨江财几乎天天往我家跑,找我谈心,帮我干活,从思想上转变我的想法。
“娃没了,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管咋都不能再让孙子受苦!”在村干部的耐心开导下,我重新振作起来。
有了想法,就要寻找好办法。
扶贫攻坚开始后,我家被列入贫困户,扶贫干部入户为我宣讲扶贫政策,征求我的发展意愿,扶贫干部送来10箱免费中蜂,还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短短一年时间,我养的蜂就繁殖到50箱。今年要繁殖所以没割蜂蜜,等明年50箱蜂就能给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别看我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干活却是个好把式,家里4.2亩地,既栽花椒又种核桃,还给自己留了点口粮田。而且,家里养的几头猪又大又肥。
因为以前养过猪,我还想发展生猪养殖。驻村第一书记马兴忠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少敏为我养猪出谋划策。今年2月,21头小猪仔被送进了我家猪圈。养一头猪政府补助440元,再加上销售生猪的钱,今年仅这一项,就能挣1万多。
我不满足现状,还想发展壮大。现有猪圈太小。村干部又出面协调,帮我找来一块离村组较远的闲置地新建大猪舍。驻村干部还积极争取,为我申请了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
现在,一座9米宽、17米长的新猪舍已经建成,虽说很累,但我心里热乎得很。
(本报记者 张 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