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正在被加紧补齐。来自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成为社会广泛共识。但在现实中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看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没有用好绿色与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做进一步探讨。
用好绿色发展的辩证法,首先要从发展实际出发,解决好“认识论”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们需要通过生产活动谋取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用今天的语境来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与任何一个民族的劳动,无疑都属于经济建设和发展范畴。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也随之超越了必须以巨大资源付出与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初始阶段,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就应当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因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同样也是无法抗拒的发展规律。所以,只有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才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持续健康发展。换言之,只有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能真正获得永续动力,步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
用好绿色发展的辩证法,还要积极运用辩证的“方法论”,解决好发展转型升级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结构,就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主动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扭转供需结构错配的被动局面;转型发展,就要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以开放倒逼结构调整,以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模式的升级版,而不是继续以盲目依靠要素扩张、过度消耗资源和恶化生态环境的传统方式维持增长。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面对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以及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等现实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经济增长更多地转移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上来。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更加注重发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小微企业作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不可否认,当前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与质量存在差异,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产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水平存在差距,也是亟需破解的矛盾。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消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矛盾与问题,至关紧要的一条,就是要以新发展理念统揽全局,把绿色发展融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之中,并努力使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可靠保障。发达地区要积极运用绿色发展的辩证法,带动其他地区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走上绿色发展轨道,在更大范围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扩大发展成果共享范围。落后地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摒弃传统思维,立足新发展理念,努力挖掘差异化发展新优势。要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与此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新姿态,积极推进区域内外绿色发展战略的无缝对接,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各级政府部门则应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应政策安排。这样,绿色发展的辩证法才能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本身也才更有实效。(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