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监管切莫重城轻乡

前不久,我回老家走亲戚,想在村里买箱“六个核桃”饮品,到手一看,发现盒子上印的居然是“大个核桃”,真叫人哭笑不得。

在村里小卖部里,我还发现了诸如“营养抉线”“娃洽洽”等山寨商品。这些山寨商品外观和包装与正品十分相似,如果不仔细,几乎无法分别。但闻起来气味刺鼻,喝起来味道奇怪,根本不敢买。小卖部店主说:“这些便宜的商品质量虽然不如正品,但是也不会吃坏人、喝坏人。”看来,经营者对这些山寨货的质量也是心知肚明。

近年来,城市整治问题食品的行动如火如荼,不少问题食品便悄悄向农村市场转移,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这种状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普遍缺乏维权意识。不少农民认为,都是乡里乡亲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不会吃出毛病。而且,很多农村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大多只关注价格,对食品产地、品牌、质量和保质期等方面普遍重视不够。加之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对问题食品鉴别能力差,更易受侵害。

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不健全,在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上还面临着成本高、力量弱等多重难题。基层食品监管部门人力、物力和专业鉴定技术水平有限,使得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远远低于城市。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依靠基层所,但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经营主体分散,大部分区域很难被监管到。

农村不应该成为食品监管“被遗忘的角落”,监管部门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强化食品监管的指导与监管反馈工作。同时,要加大农村食品科学知识普及力度,做到“家家关注食品问题,人人阻截问题食品”,确保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山东省威海市 石志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