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将土地整治工作与“200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相结合,将小而散的低效耕地打造成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基地,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典范”。
崇左市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加工基地,原料蔗种植面积、原料蔗产量和蔗糖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
崇左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山多地少,耕地分布十分零散,以至当地有“蚂拐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的说法。土地整治是提升崇左农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地农民的心愿。1996年,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5位村民把各自零散分布的总共48亩耕地互换,让每家小而散的耕地变成整块的大耕地,改种当时市场效益较好的香蕉。次年,5位农民的土地收益大幅度提高,引来周边村屯纷纷效仿,并得到政策支持,土地整治逐步在全市得到推广。
崇左在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土地权益人的意愿。当地从登记申请、拟订方案、组织实施、奖补下发等多方面入手,给予农民以引导和鼓励。
近年来,崇左市又将土地整治工作与“200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相结合,推动“并地”升级,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打造高标准农田。土地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也得以逐步推进,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崇左市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克服当地季节性缺水对农作物产出的影响,并推进良种良法,藏粮于技,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崇左市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三种土地经营流转模式:
一是农户互换地块经营流转方式,即鼓励支持农户在对等合理的条件下互换地块,实现“小块并大块”;
二是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农村经营土地,单独兴办或与农民联办新型农业企业,以公司化形式整体流入土地,建立企业生产基地;
三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经营权入股等形式连片开发经营土地,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双高基地”不但综合产出效益更高,还有效节约了水肥用量。一些地区还通过建设养殖、种植配套工程,打造农业循环经济。现代化绿色农业正在崇左逐步开花结果。
(相关报道见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