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智慧被传承下来实属不易,看到有年轻人愿意潜心从事这样的职业,着实令人感到欣慰
尊、碗、碟、杯、缸、葫芦,粉彩、古彩、墨彩、珐琅彩……琳琅满目,精美绝伦。在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京彩瓷博物馆里,藏品件件工艺精湛,展现出五代人的技艺传承。
京彩瓷俗称北京仿古瓷,因模仿前朝名瓷品种而得名。它用粉彩、古彩、新彩和珐琅彩的装饰技法,再现了北京皇家经典文化,具有京味浓郁、工艺精细、色泽雅致、浮雕美感强的工艺特色。
京彩瓷传承脉络清晰、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享有“南有广彩,北有京彩”的美誉。据史料记载,京彩瓷源于清末,沿袭了宫廷造办处制瓷工艺,传承并发展了康、雍、乾三朝制瓷绘瓷技法,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如今已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设这家博物馆的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市工艺品厂,最辉煌的时期有800多人,当时产品以出口为主。公司目前主攻京彩艺术瓷、收藏瓷、日用瓷等的设计、创作、生产和经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京彩瓷文化,2008年,公司特意开设了京彩瓷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名为“和合”的粉彩八宝葫芦瓶。葫芦寓意收财纳福,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广受欢迎。这件作品图案色彩艳丽、立体感强,令人爱不释手,曾作为国礼赠送给26个国家的元首。
镇馆之宝粉彩百鹿尊让观众大开眼界。这是仿乾隆年间的“千古第一瓷”——乾隆粉彩百鹿尊制作的。据记载,乾隆皇帝50岁开始为十年后的六十大寿做准备,密旨景德镇御窑厂推陈出新,制造人间至尊珍瓷。景德镇御窑厂3000名窑工苦心研究,不断修改器型和图案,耗时十年,终于烧制出皇家最大瓷尊器型——“鹿头尊”,并首次将“祥瑞百鹿图”手工绘制于尊上。在乾隆六十寿诞上,群臣祝寿,皇帝谕旨只允许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宫拜请“百鹿尊”,“千古第一瓷”的美名由此得来。
上世纪70年代,北京市工艺品厂派出50人次的技师队伍,拿着介绍信去故宫临摹。由于不许拍照,技师们围着这件“千古第一瓷”用笔画、用脑子记。他们用了三年多时间,仿制得与原作非常相像。细看之下,作品图案完美,青山绿水、溪流潺潺、灵芝寿桃,88只小鹿每只要画3000多笔,丝毛要一遍一遍画上去。
工作人员说:“制作这件作品,画是一个人,填色是一个人。选择的技师技艺水平要达到一定程度。2个多月才能出一只,烧的时候还可能损坏。”
制陶的最后一步是烧制。京瓷博物馆有一间新落成的“京城第一窑”,两座炉子的窑温分别可达780℃和1200℃。烧制京瓷时,温度变化需控制精确,由专人负责,烧制一件作品需要8小时。
影响彩料色泽的关键是窑温。彩料不同,窑温要求也有别。在烧制时,要选择适当的升温速度并精确控制烘烧时间。只有如此,才能使京彩瓷经过窑变,呈现出丰富亮丽的色彩,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在烘烧完成后,还需要数小时的冷却过程。这时不可急于打开窑盖,以免发生炸裂、惊釉等现象。待窑温完全冷却后,产品出窑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磕碰。
京瓷博物馆二层是工作室。京彩瓷第四代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白莉每天都在这里工作。最近,她正在创作一幅孔雀图。
在这间工作室里,还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右手一支毛笔,左手一把尺子,戴着耳机。“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一个姑娘说,她大学学习的是工艺美术专业,由于非常喜欢京彩瓷,毕业后便选择来这里工作。
老祖宗的智慧被传承下来实属不易,看到有年轻人愿意潜心从事这样的职业,着实令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