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
当地老人说,50多年前,塞罕坝很少有树,到处都是沙。天总是黄的,风裹着沙子直往嘴里灌。刚清扫过的窗台,不一会儿就落满厚厚一层土。因为沙害很严重,种庄稼也没多少收成,大家都很穷。因为穷,一些居民就养羊贴补家用,盗伐林木卖钱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过度放牧破坏草皮,盗伐让树木越来越稀少,进而使生态更加恶化。
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坚持不懈地造林护林,如今这里人工林已达11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塞罕坝生态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每年夏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4.8℃,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巨型氧吧。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个昔日的风沙源,现已跻身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列。
以前,塞罕坝机械林场伐木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90%以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不算“吃、住、行、购、娱”配套产业,仅门票收入每年就超过4000万元。周边地区乡村游、山野特产、手工艺品、交通运输等产业也被带动起来,衍生出大批就业机会,每年贡献产值6亿多元。老人们在塞罕坝森林景区做清洁工,每天能挣工资90元。工作之余,捎带卖土特产,每天还能挣百来元。暑期3个月,竟能挣近两万元。得到实惠的老百姓知道森林生态就是宝贝,就更加自觉地爱林护绿。
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塞罕坝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反差,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