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的连队 热血的兵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张 军 吴持巍 康 克

图一:1979年,第一批奔赴云南前线的六连战士。

图二:“硬骨头六连”官兵正以步坦协同向阵地发起冲锋。

图三:宣誓。 韩 理摄

图四:官兵在实战化训练中勇猛顽强。图为战士匍匐穿过泥潭。

硬骨头六连:

红色基因铸就钢筋铁骨

“硬骨头六连”于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骨干为基础创建。连队以“战备思想过硬、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过硬、军政纪律过硬”而闻名。经历大小战役战斗161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和英模人物。1964年1月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6月,连队在老山作战中战绩突出,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自1987年以来,连续29年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8次,二等功24次。今年4月,连队因理论学习扎实突出,被陆军表彰为“学习习主席讲话精神先进单位”。

盛夏,岭南丛林,闷热潮湿。一场实战化进攻演练如火如荼: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官兵,从两栖战车内鱼贯冲出,相互协同,先后翻过4米高的障碍墙,匍匐穿越20米长的泥潭,徒手攀上近90度的垂直悬崖,滑越百米山涧,继而召唤陆航火力,展开快速突击……

这是“硬骨头六连”开展实战化训练的一幕场景。在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调整后,“硬骨头六连”随所在单位刚刚完成跨越1700余公里的换防征程,到新驻地还未满月,战备训练已全面展开。官兵不由赞叹:“驻地变了,‘硬骨头’谋战备战的打仗姿态一点都没变,还是当年那支英雄连队!”

走进“硬骨头六连”展览馆,一把拼弯的刺刀格外引人注目。这把刺刀的主人叫刘四虎,是1950年全军英模榜上名列第一的特等战斗英雄。1948年2月28日,西北野战军围攻宜川,“硬骨头六连”随团担负打援任务,参加了著名的瓦子街战斗。面对一个团的敌人,全连140名官兵坚守阵地,127人血洒疆场。刘四虎先后拼杀7个敌人,身中11刀,昏迷10天才被抢救过来,留下这把拼弯的刺刀。

7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先辈们这种刺刀见红、有我无敌的虎气,被一代代六连人化为血脉、融入基因。一次,“硬骨头六连”所在团组织军事运动会,班长王刚脚上长了3个鸡眼,赛前又突发高烧,军医安排他住卫生队治疗。比赛当天,他却偷偷拔掉输液针、挖去鸡眼,忍着疼痛参加比赛。5公里武装越野时,伤口不断渗血,他咬紧牙关坚持,最终获得四个单项第一、一个第二。

英雄的连队血性的兵,一个又一个“第一”,塑造了“硬骨头六连”的精神。

有这样一份成绩单值得骄傲:连队连续10年在原所在团年度建制连比武中稳居冠军宝座、先后29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和对抗演习等重大任务、全连先后有82人被评为神枪手、神炮手……连长胡迟坦言,连队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都是他们在实战化的磨刀石上砥砺出来的。

战斗力跃升点在哪里就朝哪里进击,战斗力瓶颈在哪里就向哪里突破。战车限制路驾驶,教范规定通过障碍物宽度为4.2米,他们要求不超过3.8米;战斗射击,教范规定每次短停不超过8秒,他们要求必须在停车5秒内炮响靶落……如今,该连步兵五大专业人人优秀、装甲三大专业人人达标、信息化知识学习人人过关,干部和指挥士官全部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全连官兵每人至少掌握一项特战技能。

一次实兵对抗演练,连队原所在团担任红方,与蓝方捉对厮杀,战场攻防犬牙交错,陷入了僵局。危急关头,连队两名主官请战,要求担任特战斩首任务扭转战局。在得到指挥员的允许后,两个连主官带领特战突击队员雷霆出击,绕过正面之敌,摧毁8个据点,连续奔袭14公里,直扑敌方“中军帐”,一举达成战术企图。

重大任务啃硬骨头,演习训练当铁拳头。近年来,连队先后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和对抗演习等重大任务29次,次次当先锋、打头阵。

曾经的战火渐行渐远,相对和平的岁月慢慢拉长,年轻的“90后”“95后”逐渐成为部队主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面对不断更迭的“血液”,如何弘扬传统?

一茬茬“硬骨头六连”的官兵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们注重荣誉激励,每名官兵都建有“荣誉账户”,定期评选“硬骨头战士”;注重环境熏陶,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战斗文化,以战斗英雄命名班排,用比武竞赛激荡官兵的虎气、杀气;注重任务催生,把“逢考必优、逢比必赢、逢战必胜”作为座右铭,在重大任务和演训活动中引导官兵当拳头、做刀尖……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新一代六连官兵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绝不低头、战斗到底”的战斗作风,摔打体质、磨炼意志、砥砺品质,接力传承“三股劲”“四过硬”,用刺刀见红的精神砥砺铮铮铁骨,提振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精气神。

猛虎红八连:

番号变了信仰不变

被授予“猛虎红八连”和“卫国模范连”的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山步11连是1928年11月组建的红军连队,先后参加直罗镇战斗、淮海战役等战役战斗200多次。连队在战火硝烟中锻铸了“绝对忠诚、敢打必胜、团结奉献、作风过硬”的连魂。在红色血脉的浇灌下,该连屡建奇功,曾荣获上级颁发的“英雄连队”锦旗和被上级授予“挺进西藏模范先遣连”称号,1979年被原昆明军区授予“猛虎红八连”称号,1991年被军区授予“卫国模范连”称号。

11连前身系鄂豫皖苏区黄安警卫队,曾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军西藏等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在保卫边疆的一次战斗中,11连担任尖刀连,全连官兵勇如猛虎,连续作战10余小时,一天之内三战三捷,摧毁地堡火力点40多个,歼敌160余名,在敌防线上迅速撕开一道口子,为最终夺取胜利打开了通路。“猛虎红八连”由此得来。

说起该连的英勇事迹,该旅政委徐俊如数家珍:1946年吕庄战斗,连队副指导员王树森号召战士们以“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半步”的精神与敌白刃格斗,全连最后只剩下11人,但阵地却固若金汤;章缝集战斗,刚满16岁的八连战士吕登科一人牢牢坚守一个班的阵地,打退敌人20多次凶猛反扑,32枚手榴弹弹无虚发。

“猛虎红八连”的“红”,既有他们身上传承的红色血脉,更有一代代11连官兵用青春和热血染红的连魂,就是敢打敢拼敢上的猛虎精神,勇往直前的先锋精神。在参加原师建制连竞赛性考核中,面对全师各单位遴选出的种子连队,11连官兵遇强愈强。二班副班长王举仁在参加五公里武装越野时脚趾骨折,毅然坚持跑完全程。正是凭着这种血脉传承的敢打敢拼敢上的猛虎精神,11连在参考的5个课目中,夺得3项第一、2项第二、总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平时训练从严从难,让“红八连”的训练一直稳居旅训练前列,官兵的战斗意志也在严格训练中得到磨砺。

“面对‘敌’密集的火力压制,为何不惧伤亡发起冲锋?”连长简春的回答铿锵有力:“是猛虎就要在任何环境下不失猛虎下山的锐气!”“逢敌亮剑,勇猛出击”这是每一个11连官兵骨子里的血性,但对简春来说,这股子血性却来之不易。

简春是该连第41任连长。刚到连队那会,工兵专业出身的他对步兵专业,特别是连排战术和战斗勤务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军事体能更是被甩“几条街”。面对11连厚重的历史,简春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虽然身为连长,但他把自己编入班排,跟着班长一起训练,不懂就问,把自己当成兵来练。

2015年,连队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野外驻训场。简春将五公里越野当作重难点科目,每次训练自己带头装石块,一米不落地跑完全程。一次训练中,由于速度比较快,在冲刺的时候一下子摔出去两米多,膝盖当场就出血了。几分钟过后,简春的双腿才恢复知觉。眼看越来越多的战友因为他停下脚步,简春十分焦急,他挣脱战友的搀扶,重新加入到奔跑的行列。

不久,连战术综合演练拉开了序幕。简春拖着伤腿,和战友一起强化训练了五天五夜。演练中,11连一鼓作气,取得实兵行动和实弹射击两项第一,总成绩位列全团第三名。

初秋的西北高原寒意渐浓,11连的高地速降训练在昆仑山腹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海拔5100米的高山上,战士们要从地面落差达800米、坡度近90度的地方快速下降到山脚,高原缺氧和风向变化不定的旋转风,给习惯平原训练的官兵带来不小挑战。

这些属于特种训练科目,又难又危险,为什么还要搞?战士们的回答再一次震撼记者,“明天你不知道仗在什么地方打,今天我们不实打实地练,拿什么来争当先锋?”

茫茫戈壁滩,千里练兵场,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11连官兵传承传统、磨砺血性的熔炉。在传统步兵向新型步兵转型中,11连承担了旅步兵特战化试训任务,着眼练就过硬的特种作战技能。在实现由传统步兵向新型步兵转型中,11连正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进。

红一连:

凝聚红色向心力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前身为湘赣边界的一支农民自卫军,跟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面对部队纪律涣散、士气低迷、思想消极、组织混乱的局面,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在三湾就地整编。1927年10月15日晚,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毛泽东同志带领该连6名新党员庄严宣誓。次日,成立了我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支部建在连上”先河。

仲夏,“红一连”“月评6名优秀党员”活动如期展开。党支部书记王玉光宣读完表彰名单后,6名优秀党员在激昂的连歌声中,走上前台披红戴花,并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临时搭建的投影幕布上,历史情景清晰浮现。毛泽东同志领着该连6名新党员宣誓。会场上充满了严肃认真的气氛,毛委员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亲自领誓:“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洪亮、庄严的声音,在这间破旧的小阁楼中回荡。

宣誓结束后,会场里活跃起来。同志们互相勉励,老党员谆谆嘱咐。临走时,毛委员又叮嘱各连党代表:回去后要抓紧发展工作,以后各连都要像今天这样,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就是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下,毛主席亲自组织发展的6名党员,不仅之后无一叛党,而且陈世渠、赖毅等还成长为开国将军。至此,我军成立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就此开创“支部建在连上”先河。

时代变了,处境变了,但是军魂永不变。指导员王玉光介绍,连队把听党指挥当作永恒不变的信念追求,当作负重前行的不竭动力。官兵们有着这样的行动自觉:党让干啥就干啥,而且要竭尽全力干好。近年来,“红一连”参加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首批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维和等重大活动,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并始终保持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基因。

2015年,“红一连”52名官兵参加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在远离连队的非洲大地,他们和战友们坚持唱强军战歌、集体向党旗宣誓,组织生活每周雷打不动,筑起了一道牢固的思想“堤坝”。

“‘红一连’比任何一个连队都更加明白,要把听党指挥体现在行动上。”旅政委段杰辉自豪地说,他们坚持发扬“支部建在连上”优势和红色优良传统,将重大节日吃传统饭、执行任务打荣誉旗、外训演习建流动史馆等传统激励形式融入日常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官兵训练工作加油助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