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人有好报
——记35年前勇救落水群众的农民郑四海
本报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在广西北流市塘岸镇蟠龙渡口旧址,村民郑四海和老伴梁红芬时常驻足圭江岸边眺望着江面,35年前发生的一幕仿佛仍在眼前。

1982年4月2日下午,圭江上一艘载有41人的渡船翻沉。一时间,江面上响起一片呼救声。

在岸边干活的郑四海来不及多想,撑起竹排冲向江心。那时恰逢孩子们从江对面的学校放学回家,郑四海的两个女儿也在船上。一个、两个、三个……郑四海拼尽浑身力气先后将20余名落水者从水中救起。

最后,经村民集体奋力抢救,落水的41个人中有33人获救。知道两个女儿也落水了,郑四海在得救的人群中找了又找也没有找到,沿江去寻也没寻到。妻子梁红芬号啕大哭,埋怨丈夫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孩子。

“那时水流很急,场面很乱,很难看清是谁。只要是能看到的、触碰到的,我都会救起,可我两个女儿却没能救上来,爱人都哭晕了,我都不敢面对她。”提到没救起的女儿,郑四海至今仍难过自责。

“郑四海在明知自己的两个女儿落水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性地救人,而是见一个救一个,为此痛失了一双女儿,事迹感天动地。”后来,当地政府把郑四海的救人事迹写进了《北流县志》。

如今,郑四海已年过古稀,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好,看病买药成了大问题。一天,郑四海在街上看到了北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宣传单。面对多年一直“怨恨”自己且体弱多病的老伴,他不禁心生愧疚。郑四海试着向基金会写了申请。为防口说无凭,他还特地找人复印了《北流县志》里关于他救人事迹的记载。

“这35年来什么困难我都自己面对,要不是爱人身体不好、为医药费操心,我是不会打这个报告的。”郑四海说。

“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收到报告后,北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龙海盛第一时间把基金会批准的3000元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的共36000元爱心捐款送到了郑四海老夫妇的手里。

“虽然已时隔35年,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救人作出巨大牺牲的纯朴农民,好人就该有好报。”龙海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