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经济“半年报”精彩亮相之后,各地也迎来了经济运行数据的密集发布期。上周以来,有近半省份陆续发布了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成绩单”。总体看,区域经济整体呈现稳中趋好,但地区之间不协调、分化加剧的态势仍有待扭转。
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西部地区落后过剩产能清退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趋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上半年,重庆经济发展继续高位运行。紧随其后的贵州,以10.4%的经济增速,创下了近年来发展形势最好、质量效益最优的半年。继一季度“开门红”后,陕西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经济增长稳健强劲的势头越发明显。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江西等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达8.2%、7.6%、9%,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得以继续保持。
值得关注的是,山西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了与全国同步,较一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山西经济增长首次步入合理区间。尽管完全摆脱“一煤独大”仍有待时日,但从山西经济的积极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当地谋求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同样令人鼓舞的是,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外贸平均增速达23.1%,不仅高出了东部十大省市外贸增速,还跑赢了全国总体水平。目前,东北三省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从一季度情况看,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辽宁省经济增速已由负转正,表明去年以来的经济区域分化走势开始逐步扭转。
与中西部省份不同,北京、上海两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北京实现生产总值12406.8亿元,同比增长6.8%;上海完成生产总值13908.57亿元,同比增长6.9%。从已公布数据看,服务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创新驱动已成为两地经济稳健增长的新动能。
此外,除山东上半年经济增长7.7%外,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大省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但从现有数据看,上述省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成效在显现。
在关注整体增速的同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上半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0.8%、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7%。四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3%,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7.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只有持续聚焦聚力新旧动能的转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才会不断增强。
在点赞各地发展亮点的同时,区域经济运行中诸如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发展困难增多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对此,各地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政策落实与改革红利释放,进一步巩固扩大经济向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