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公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耀中华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上)

(上接第十八版)

宋兆普还与新疆墨玉罗科曼医院联合在当地成立了脑瘫儿童康复机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在和田地区建立3家脑瘫康复机构,先后有1400名维吾尔族患儿在当地得到了及时治疗,619名孩子得以康复。

宋兆普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329 张根宝

张根宝,女,汉族,1948年2月生,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梅溪社区居民。

10多年前,一位老人弥留时将瘫痪的儿子托付给了自己的护工——张根宝。为了老人一个嘱托,一句承诺,张根宝无私坚守15年,承担起了亲人的责任。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最美护工”。

十几年前,张根宝从老家湖州南浔来到嘉兴,举家搬迁至王店镇。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她,经人介绍来到李大爷家帮忙。李大爷的妻子早逝,唯一的儿子李增又因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屋漏偏遇连夜雨,李大爷的腿又摔伤了,让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父子俩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一向热心肠的张根宝来到李大爷家做了一名护工,尽心尽力地照顾李大爷和李增,这位善良能干的护工给李大爷一家带来了温暖。

2003年,李大爷离世。弥留之际,老人将残疾的儿子托付给张根宝。她听了以后心生犹豫,照顾一个比自己小9岁且双腿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男人谈何容易?看着老人渴求的目光,感念这一年来和李家父子的融洽相处,善良的张根宝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好,我来照顾他,我不会让他饿着冻着!”

就这样,为了一句承诺,张根宝接手了照顾李增的任务。2006年,李增突然昏倒,送往医院后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在医院里昏迷了9天9夜,张根宝寸步不离地守了9天9夜。出院后,李增需要每天早晚空腹注射一次胰岛素。为此,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在医院里硬是学会了换针头。自从李增每天开始打胰岛素,张根宝便一步不敢离开,甚至到湖州南浔亲戚家吃年酒也要带着李增。李增的并发症严重,大小便失禁,吃喝拉撒每件事都要让张根宝操心,照顾瘫痪病人的艰苦可想而知。张根宝说:“时间久了有感情了,我就把他当自己的亲弟弟来照顾。”

2010年,她拿着老家房子7万元的拆迁费,在王店镇梅溪新村买了套一楼的房子,把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增接到家中照顾,而她每月依旧只拿500多元的护理费。端水喂饭、擦身穿衣、嘘寒问暖,十多年来天天如此……为了一个承诺,她坚守15年。她唯一期盼的就是李增能平平安安的,对已故的李大爷有个交代。

张根宝荣登“中国好人榜”。

330 陆磊

陆磊,男,汉族,1983年7月生,中共党员,某部队51分队班长。

面对因车祸导致重度伤残的女友,陆磊坚守两人相伴一生的诺言,满腔柔情悉心呵护,真情唤醒“植物人”女友;他信守承诺,坚持迎娶身体重残、智力低下的未婚妻。七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陪伴她再次“长大”,用爱的坚守践行真爱诺言,被誉为“信义好兵”。

2010年元旦,陆磊的未婚妻潘小侠从河南老家来部队探亲,外出时不幸被失控的农用车撞伤,生命垂危。潘小侠家中没有什么积蓄,而肇事者家庭经济困难,能给的赔偿也是杯水车薪。为给未婚妻治病,陆磊到处找人借钱,凑够了手术费。昏迷的潘小侠一直卧床,为了不让她生褥疮,陆磊每隔一个小时都要给她翻下身;怕她肌肉僵化,每天还要给她按摩5个小时以上,累了就趴在医院的凳子上睡一会儿。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昏迷20多天的潘小侠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苏醒后的潘小侠身体右侧瘫痪、智力仅相当于2岁儿童。医生建议通过不断敲击“记忆之门”来唤醒她。从此,陆磊便对未婚妻一遍一遍讲述他们相爱的往事,一遍一遍播放她平时爱听的歌曲。无数个日夜坚守和付出终于换来了奇迹,潘小侠能用睁眼闭眼和陆磊进行简单的交流,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男友。一个月后,潘小侠的左半身可以活动了。

潘小侠生活不能自理,陆磊就手把手教她,两个月下来,潘小侠学会了自己吃饭。潘小侠一站起来就全身发抖,陆磊每天陪她坚持锻炼,由最初的1分钟,到后来可以站立5分钟。学走路时,潘小侠右半身瘫痪,只能迈左腿。陆磊便用绳子一头绑住她的右腿,一头绑住自己的左手,用绳子拉扯帮她保持平衡,半年时间过去了,潘小侠学会了走路。

鉴于潘小侠的病情,陆磊的父母对这门婚事提出反对,但一向孝顺的他这一次却未遂父母的心意,他说:“从和她在一起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承诺相守一辈子,我不能放弃她。”2011年10月,面对智力尚未恢复、半身瘫痪的潘小侠,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与她携手走进婚姻殿堂。7年过去了,在陆磊和父母的悉心陪伴下,妻子潘小侠的生活基本能自理。当别人都以苦难看待他的生活时,陆磊却感到幸福。在他眼里,两个人能够相互依偎着走下去,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陆磊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31 陆亚明

陆亚明,男,汉族,196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绿波廊酒楼总经理。

从一个年轻的面点技师,到如今的“上海工匠”,陆亚明与中式面点相伴30余年,以诚信务实为本,争当餐饮行业排头兵,建立了“绿波廊中式面点制作工艺标准”,不忘初心,努力创新,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传统面点的责任。

虽然绿波廊酒楼至今已经接待了60余批中外元首和政要,但在陆亚明看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这才是诚信经营之道。他把诚信经营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从点心创意制作到餐点设计开发,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确保品质,让餐饮也变成一种艺术享受。为了满足不同类型食客的多样化需求,陆亚明在总结30多年中式面点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提炼出“融会贯通、创新面团、馅要多味、营养健康、形要活脱”的五个关键要素。坚持“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的菜点设计理念,或在传统原料中融进新的烹饪方法,或用传统烹饪方法做出新的食材,深得消费者欢迎。

他坚持不懈,像一个菜点制作的“魔法师”,将美食与营销、传统与时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开发改良了20多款传统名点。他十分讲究点心工艺的精益求精,坚持海派点心色香味形俱佳,用真材实料取信于食客,把诚信融入每一道菜点中。比如名点枣泥酥的馅心,陆亚明坚持选用上等马牙黑枣,尽管加工费时费力,但自加工的口感和品质却更能体现“地道的上海味道”。陆亚明不仅推广了中式点心,更传播了中国的餐饮文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百姓关注焦点。陆亚明坚持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企业生命线,较早实行了明厨亮灶,即采用视频技术,顾客在餐厅对整个厨房加工过程一目了然,自觉接受顾客监督。如今,他又在绿波廊引入了ERP系统,食品安全可追溯有了根本保证。他组织建立点心制作标准化制度,经上百次实验后,编撰推出了12款特色点心统一馅心配方,并根据四季温度变化,写出了春夏秋冬同一个品种的不同配方,从主、辅料数量到点心形状都有了量化标准。他坚持定期召开“点心质量分析会”,形成一整套“绿波廊中式面点制作工艺标准”,推动中式点心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绿波廊酒楼“让人放心”的名头愈发响亮。

陆亚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332 陈淑梅

李其云

陈淑梅,女,汉族,1956年1月生;李其云,男,汉族,1956年1月生。二人系夫妻,均为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居民。

2013年,陈淑梅和李其云的独子意外身亡,欠下67万元债务。两位老人强忍悲痛,替子还债。4年来,老两口起早贪黑,共做手工馒头、包子约50万个,一分一厘攒钱,用辛劳和汗水,还清了大部分欠款。

陈淑梅、李其云的老家在铜梁区平滩镇青杠村,生有独子李道生。儿子做塑钢门窗生意。2009年,塑钢门窗生意趋冷,李道生因亏损不得不多次举债。这时,陈淑梅患上了多发性肌炎,住院治疗两个月,医疗费近10万元。为减轻经济压力,李道生一边继续支撑生意,一边为一家建筑公司开水泥罐车。2013年4月18日,李道生爬上水泥罐车整理物品时,不小心从车顶跌落,头部受重伤,不治身亡。得知噩耗,陈淑梅和老伴李其云当场晕厥。

听说李道生走了,很多债主担心账收不回来,纷纷跑到陈淑梅面前出示借条。面对一个个上门讨债的人,陈淑梅说:“那是你们的血汗钱。放心吧,只要借条上有我儿子的签字,我都认!我会尽快还你们的钱,绝不欠一分钱。”经过核实,李道生共欠下67万元债务,连房子都抵押给了债主。

“得给孙子留个窝,一家人也有个落脚的地方。”陈淑梅用儿子41万元赔偿款,还掉了第一笔30万元欠账,将房子赎了回来。随后,她拿出儿子剩下的赔偿款和家里所有积蓄,按照借据日期,先借的就先还,又还了20万元欠账。为了能早日还清剩余欠账,老两口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捡破烂、发传单、打零工……后来在社区干部、小区物管和邻居们的帮助下,他们在小区内开起了早餐摊。陈淑梅做的馒头、包子个大味好,附近居民纷纷前来购买。当别人的馒头已卖到1元1个时,老两口仍坚持4年前的价格只卖5毛钱。好多人劝他们该涨价了,可陈淑梅说:“现在1个馒头能挣2毛钱,这么多好心人在帮助我,不能涨!”

4年来,老两口已经卖出馒头、包子约50万个,“还差5万元,就能还清所有债务了!”对社会各界的关心,陈淑梅和李其云满怀感恩:“这些温暖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大家给了我们信心,再苦再累我们也不会放弃!相信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

陈淑梅、李其云荣获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333 陈慧英

陈慧英,女,汉族,1966年2月生,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步行街彩票销售员。

销售彩票期间,委托陈慧英代买彩票的人不计其数,中奖的也很多。但她始终认为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做人绝不可贪图他人财物,即使876万元大奖也不曾令她心动。她诚信经营,拾金不昧,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敬重。

2016年4月26日中午,陈慧英接到老顾客杨先生的电话,请她代买420元的福利彩票。尽管金额较大,陈慧英还是爽快地为杨先生垫钱买了彩票。当天夜里,陈慧英看电视开奖,发现自己为杨先生买的彩票竟然中了876万元大奖。彩票是陈慧英垫钱买的,杨先生只是口头委托。福利彩票具有不记名、不挂失的特点,彩票那一刻就攥在陈慧英的手里,这是一笔卖一辈子彩票也挣不来的钱。可陈慧英面对巨奖,唯一想到的就是:“好好保管好彩票,等杨先生来拿。”

当晚,杨先生也得知自己可能中奖,但彩票是托人家买的。虽然相信陈慧英的为人,可面对巨额奖金,他心中仍然十分紧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第二天,杨先生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销售点取彩票。陈慧英很干脆,二话不说就把代买的彩票交给了他。杨先生非常激动,连声道谢并提出要给予酬谢,却被她婉言拒绝了。杨先生把这件事告诉了单位同事。陈慧英的事迹就这样在新街镇彩民中传开了。大家都对这位面对876万元诱惑淡定自如的大姐竖起大拇指,而陈慧英微微一笑:“已经答应人家了,那就是口头约定,我不能失信于人。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多年来,很多人委托陈慧英代买彩票。一次,有一个人打电话来让她代买彩票,彩票打出来后他又不太想要。后来知道这组彩票中奖,他又改口说想要了。陈慧英没有多说,把彩票给了他。这些年,凡是彩民遗失在店中的物品,她都妥善保管、物归原主,光是手机就多达30多部。

诚实守信、知足常乐,这是陈慧英做人做事的原则,在利益面前,她经受住了一场场诚信的考验,做出了一个个忠于内心的选择。她的行为赢得了彩民的赞许和敬重。

陈慧英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334 陈德柱

陈德柱,男,汉族,1933年7月生,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垄村村民。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陈德柱为村民借款担保总额超过30万元。不料因债主无力偿还,他从“担保人”变成了“债务人”,他坚持拾荒还债,被村民们誉为“诚信老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陈德柱凭借祖传的酿酒手艺,在本地开了一家酿酒铺子。陈德柱深知“诚信为本,生意才能做得长久”的道理,卖的酒不掺假也不短斤缺两,村民们都乐意上门。凭借着诚信经营的小本生意,陈德柱成了全镇首批万元户,找他担保借款的人也多了起来。

到1996年,陈德柱为村民借款担保总额超过30万元。后来因债主无力偿还,他一夜间从“担保人”变成了“债务人”。在陆续帮别人还了几笔债务之后,陈德柱家开始捉襟见肘。加之市场变化,生意不景气,儿女们打工赚的钱也垫了进去。面对几十户村民30多万元的借款,陈德柱拍着胸脯对大伙承诺:“我担保的钱,死前一定要把钱还清!”

为信守诺言,陈德柱将祖传的16口酿酒大缸贱卖了14口。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他一年内低价卖了3处房产,但仍有20余万元没着落。最后,陈德柱夫妻把全家人最后容身的老宅卖了还债。陈德柱年过花甲,体力每况愈下,便开始拾荒还债。他和老伴在破庙里一住就是六七年,曾连续3年除夕夜舍不得买块豆腐,到2000年,家里唯一的电器还是电灯,饭桌是邻居废弃的冰柜。

陈德柱80岁生日那天,儿女们提出剩下的欠债由他们帮忙还,却遭到了陈德柱的拒绝:“儿女们都有各自的生活,我欠下的债,我要自己还!”如今85岁的陈德柱仍然坚持还债。“总共30多万的债务,现在就剩下16300多元了。借的是辛苦钱,还的是良心债。”翻开破烂的账簿,里面记录的分明是这位老人的诚信人生。

2015年9月26日,当地志愿者为陈德柱老人举办义捐义卖活动,共获得善款7324.65元。没想到陈德柱夫妻竟然提出将善款全部捐出。“债,我们自己可以还。钱要捐给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人。”陈德柱斩钉截铁地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简简单单八个字,大写在夫妻俩20多年的还债路上,他们感人的事迹在上饶引起强烈反响。

陈德柱入选“江西好人”。

335 邵桃荣

邵桃荣,女,汉族,1976年3月生,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王龙村村民。

35年前,邵桃荣的父亲与身有残疾的黄礼和相识投缘,承诺照料他一生。父亲病逝前,将这项任务交给了邵桃荣的弟弟,没想到两年多后弟弟车祸身亡。出嫁多年的邵桃荣和丈夫一起搬回娘家,将父亲和弟弟没有做完的事承担起来,照料“伯伯”黄礼和。一家两代三人,将重情重义的善举接力至今。

1969年,31岁的黄礼和作为“上山下乡”青年,从武汉来到新洲汪集王龙村。他的左右腿先后因受伤、患病被截去,出行十分不便。憨厚朴实的农民邵水清与比自己大十多岁的黄礼和结识后,十分投缘,有空就给他送饭送菜,还让妻子帮他缝洗衣被。为方便照料,邵水清1982年将黄礼和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承诺为他养老送终。邵家虽然经济贫困,但对黄礼和始终不离不弃。2009年11月,邵水清因患胃癌去世。弥留之际,他吩咐儿子一定要为“伯伯”养老送终。却不料,儿子于2011年1月因车祸离世。

面对家里连遭不幸,出嫁10多年的邵桃荣和丈夫商量后,毅然搬回娘家,照料“伯伯”和母亲,“伯伯您放心,弟弟走了,我回来照顾您。”邵桃荣回娘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花3000多元给黄礼和买了一辆残疾人电动车,方便他出行。几十年来,黄礼和仅仅回过武汉黄陂老家一次。现在年龄大了,黄礼和经常念叨故乡,总想回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2017年4月,邵桃荣决定陪伴黄礼和回一趟黄陂。由于黄礼和晕车,邵桃荣就租一辆三轮摩托车,驱车百余里,把他送到黄陂老家。不少与黄礼和同辈份同龄的亲戚都去世了,老家的人都对邵家30多年的善举赞叹不已。

在邵家悉心照顾下,如今79岁高龄的黄礼和身体还比较健康。当地民政办多次找到邵桃荣,提出把黄礼和送到福利院生活,由政府供养。但邵桃荣说,伯伯在自己家生活习惯了,哪里都不去。35年,邵家两代接力照料无亲无故的黄礼和,历经艰难困苦依然坚持不懈,情义之举在新洲传为美谈。

邵桃荣荣获湖北省荆楚楷模等称号。

336 拉齐尼·巴依克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337 郁霞秋

郁霞秋,女,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党委书记。

郁霞秋从城市“跳”回农门,从医生变为村官,信守回村时许下的“强村富民”“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承诺,扎根农村16年,带领父老乡亲把长江村建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不忘初心、有诺必践,郁霞秋的一言一行充分体现了一名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诚朴、信义与担当。

郁霞秋是长江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从医15年,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妇产科医生。2001年,长江村发展遇到了人才瓶颈。她的父亲、老书记郁全和多次劝说,把事业红火的郁霞秋“拽”回了长江村,她当上了村招商办副主任。3年之后,邻近经济欠发达的韩家港村并入成立了长江村东区,已经成长为村党委书记的郁霞秋对东区百姓许下了强村富民的诺言:并村并心、黄土成金,长江村要整体实现人人有收入、月月有收入。她团结带领一班人历经艰辛,推动长江村支柱产业整体东移,一步步跨越阶段性发展目标。2016年,长江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2500元,全村人真正过上了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

无论是企业“舵手”还是村里的“当家人”,郁霞秋始终秉承以诚为本、以信立身。为了给村企输送更加充足的“创新养分”,她创办了全国首家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并对人才作出“三个一”(一套房子、一个位置、一份股金)的待遇承诺。这个坚守至今的承诺,成为集聚人才的“吸铁石”,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红利”。市场瞬息万变,郁霞秋坚守的企业家责任“一成不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减产裁员,员工们人心惶惶。她对员工许下“人员不散、工资不减、工厂不关”的诺言。“三不”承诺一经传播,不仅稳定了人心,还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稳步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郁霞秋不仅情系家乡父老,还热心社会公益,先后结对17位贫困学生,为四川永福中心学校捐赠20万元现金及教学用品,向盐城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区捐赠180万元现金及药品。

郁霞秋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最美基层干部”等称号。

338 金艳霞

金艳霞,女,汉族,1972年8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双辽市双盈种业公司经理。

在金艳霞的店里,诚信经营的标语被放在了最醒目的地方,这既是对每一位进店顾客的承诺,更是提醒自己不忘创建企业“以诚取信,与民共赢”的初衷。在她的努力下,“双盈种业”以优质服务、诚信服务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农民心中一块保质保量的金字招牌。

2012年,金艳霞购进了40袋试验品种。因员工疏忽,这40袋种子被卖了出去。金艳霞知道后,立即同员工一起分成3路,到各乡镇挨家挨户查找。当时已临近春节,她的脚冻肿了、手冻破了,但她还是咬牙坚持找了整整12天,终于把试验种子一袋不落地全部收回。一次,某玉米种子在销售过半的情况下,供种公司突然下调价格,且对已售出的不予补偿。金艳霞自掏腰包7000多元给已购种的农民予以补偿。她说:“在自己的公司绝不允许同一个品种出现两个价格,这就是我们的信誉。”为了让农民深入了解玉米品种,掌握更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金艳霞自己花钱邀请专家讲课,为前来听课的农民提供免费午餐和乘车费用。整个活动花费近10万元,但她却没有卖一粒种子。

金艳霞说:“我搞这个活动绝不是为了促销,只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会更多。”十几年中,金艳霞为了及时得到售出种子的信息反馈,每年秋收时节,都坚持到农户家回访。一旦发现农民普遍不满意的品种,她在第二年就不会对该品种进行销售。农民们对她家的种子越来越信任,很多农民已经连续七八年在她家购买种子了。

2007年春播时节,金艳霞在白市村走访时,了解到大家正在为种植哪种耐旱作物发愁。她向专家咨询得知红薯和马铃薯是最佳选择,便二话没说,将价值2.5万元的2万斤红薯、马铃薯种子和专用肥免费送到白市村贫困农民手中。随后,她又为附近其他镇的贫困农民送去价值2.25万元的1.5万斤马铃薯良种。每当有人急需帮助时,金艳霞总会慷慨解囊。遇到经济困难的农民,她经常免费提供种子。哪怕是素不相识的困难家庭,只要她听到消息,总会施以援手。多年来,金艳霞用于公益捐助的资金总额近30万元。

金艳霞入选“吉林好人”。

339 周海江

周海江,男,汉族,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周海江把诚实守信确立为企业发展的准则,带领红豆集团从乡镇小作坊发展成为集多种经营领域于一体的国际化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率先通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周海江以诚立身、以诚兴业,生动诠释了一名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2007年,周海江发现公司库存中有10万多只内胎含胶率没有达标,立即下令当场销毁。轮胎被一刀刀剪掉,企业损失不菲。但正是这一掷地有声的决定,让企业上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树立了精益求精、质量为本的品牌信誉。此后,轮胎板块的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行业前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红豆集团公开宣布:不减薪、不裁员。

(下转第二十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