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包围着埃及。河水泛滥是许多河流带给人们的灾难,而尼罗河的洪水给荒凉的土地带来肥料,养育了一片神奇的文明
飞往埃及的飞机上,我临窗俯瞰,是一片纯净的褐黄色;半个小时之后,又看,还是那片褐黄色;一个多小时过后,再看,依然是一片褐黄色。若说有所不同,只是色彩深浅以及地表沟壑在万米高空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纹理。我突然意识到,机翼下面是撒哈拉大沙漠,便把脸贴在机窗上使劲瞅:水洗过一样湛蓝的天空,仿佛近在咫尺的太阳射岀刺眼的光芒,辽阔孤寂的沙漠伸向遥远的天际。
飞机即将抵达开罗,机体明显倾斜。我忍不住往外看,纯净的褐色边缘,居然岀现一条蜿蜒的河流,太阳照得水面泛起白光,河流两岸有了一些绿色。那就是尼罗河。
埃及是被沙漠包围的国家,版图95%为沙漠,5%为可耕地。开罗国际机场修建在沙漠上,岀航站楼时走过长长的廊道,透过玻璃幕墙放眼望去,竟没有一丝绿意。除了跑道和公路,仍是满眼褐黄色,太阳又大又红,挂在没有遮挡的天空。五六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如何在这片万古苍凉的大漠上孕育诞生呢?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会凭空而至,古埃及文明能以如此灿烂辉煌之光在四五千年前的撒哈拉大漠深处照耀全球,全在于那条万古不朽的尼罗河。世界古文明,几乎都与河流有不解之缘,仔细想想,没有一种人类文明对河流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古埃及与尼罗河这样的紧密,这样生死相依相伴。
尼罗河长6600多公里,她不仅是埃及的母亲河,也是非洲的母亲河。她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经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非洲国家,成为一条国际河流。我国的长江拥有大小支流数百条,若把这些支流喻为长江的儿女,那么长江是多么幸福呀,儿女时刻在为母亲补充水源,使母亲充满活力。而尼罗河是不幸的,她没有那么多儿女,只有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支流。在苏丹以下3000多公里长的流域内,竟没有一条支流注入,这在世界大河家族中也难以想象。尤其可赞的是,尼罗河独自穿越2000多公里长的撒哈拉大沙漠腹地,这里千年孤寂,万古荒凉,被称为死亡之地。尼罗河耗损了太多太多元气,可谓九死一生。曾经有人说过,沙漠中的河流生于沙漠死于沙漠,很难走岀沙漠。但尼罗河例外,她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和勇气,走岀了撒哈拉大沙漠,最终融入浩澣的大西洋。
埃及地处欧亚非交界,扼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里海、黑海要冲,是著名的一脚踩“五海三洲之地”,加之苏伊士运河连通两个大洋,交通实在太便利了。但在古代,埃及却是封闭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阻挡了她的东西两个方向;南部,尼罗河上游接连排列着六个落差极大的瀑布;北部,则是浅滩密布、礁石罗列的地中海和沼泽密布的尼罗河三角洲,几乎封闭了埃及的对外联系。也许恰恰是这样的封闭状态,少了外敌入侵,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文明的种子才得以孕育。
与世界所有文明一样,古埃及文明也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尼罗河对于埃及的农业作出了特殊贡献。洪水泛滥是人类的灾害,但在埃及,尼罗河洪水泛滥却蕴含着上天对埃及百姓的巨大恩惠。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有规律定期泛滥,8月份,尼罗河汇聚上游数千公里外大量的营养泥土,随洪水浩浩荡荡而来,淤漫无际田野。至10月之后,洪水慢慢退去,便会留下厚厚的松软泥土,形成千里良田。神奇的是,每一次泛滥还是对土壤盐分的稀释,自行解决了干旱土壤通常遇到的盐碱化问题。
尼罗河的美丽源于她悠久的历史。她的寿命在6500万岁以上,历史上河道虽发生无数次变迁,却始终由南向北。几千年前,当地居民就发现了尼罗河涨落的规律,准确计算出涨落时间,摸索出一年三熟的种植方法。有意思的是,洪水期尼罗河下游两岸一片汪洋,淹没了埃及人的土地界限,也动摇着建立在土地上的氏族制度。
干燥的气候,将人们紧紧挤压在狭窄的尼罗河河谷。埃及人口平均密度并不大,但荒芜的沙漠里没有人,人口全都拥挤在尼罗河下游两岸及三角洲地区。尼罗河下游这片水源丰沛的河谷,就孕育出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母。在埃及重镇卢克索,导游告诉我们,还是2006年冬天下过几分钟雨,已经11年了,老天爷竟没有掉过一滴雨。埃及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度近乎100%。古埃及是世界上唯一被沙漠重重包围的文明。也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文明。然而,像尼罗河一样,它在不可能中实现了可能。
尼罗河是一部巨卷史诗,书写着埃及乃至整个非洲的文明史;她是一首从远古唱到现在而且还要继续唱下去的不朽歌谣,旋律中有愁绪更有澎湃,有忧伤更有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