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缺经济时代,受供应严重短缺与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为满足国内低层次消费需求,采取了差异化经营战略,分别为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不同品质的产品。但在国内消费需求升级换代的条件下,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促进企业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标准生产同样质量水准的内外销产品已经写入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落实“三同”要求,需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购置新装备,全面升级生产装备,以装备升级实现产品升级。短缺经济时代内外销产品质量差异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装备制造能力欠缺。生产企业广泛采用的国产生产装备受技术条件限制,只能生产出质量相对较差的产品供国内市场销售;外销产品则不得不引进国外昂贵成套设备,而在此设备上生产出来的质优价高产品也只能销售给购买能力强的国际用户并以此换取宝贵外汇。落实“三同”要求,企业必须先行对现有落后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换,使其具备生产高品质要求外销产品的能力。
事实上,随着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已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技术改造或装备更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以较低成本同时生产内外销产品早已成为可能,以装备升级实现产品升级的条件已完全成熟。
落实“三同”要求,企业必须树立“质量兴企”的经营理念,以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以产品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消费需求的成熟将倒逼企业密切跟踪需求变化趋势,并通过创新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同时,企业应强化产品品质管理,更多向国内市场投放满足国际用户严格品质要求的中高端产品。行业龙头企业更应在“三同”要求落实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应着力推动行业标准修订,积极向国际先进标准靠拢,尽可能统一内外销产品质量标准,以标准提升倒逼全行业推进转型升级与品质改善;同时主动对标国际领先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与经验,优化企业内部品质监控工作。
与此同时,各级质检部门也要加强质量监督,建立与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倒逼企业严格按照“三同”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内外销产品符合统一的品质要求。
(作者系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
消费者说——
湖南茶陵读者黄云生:要切实维护产品的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增强本土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既是生产销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广大消费者“消费自信”、实现供需双赢的现实选择。
山西阳泉读者李瑞芳: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健全,在手机领域,华为、OPPO等品牌质量上乘;自主研发生产的高铁、大飞机,位居世界领先水平。有了很好的本土品牌,理性消费、自信消费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重庆涪陵读者文光辉:不妨来一个换位思考。对消费者来说,应给予“中国制造”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制造者们生产优质国货的信心;生产者也应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让消费者增强对国货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