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息与“缩表”,美联储为何摇摆
郭 言

美联储再度放出暂缓加息的风声,与近两年巨量资金流入美国但其复苏后劲乏力、其资产负债表已至高位、受财政政策影响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美国34家最大型银行全部通过了第一阶段的年度压力测试,美联储又增加了年内“缩表”的底气。“缩表”预期的强化,会加剧全球市场的资金紧张,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也提出了新课题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时强调,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大体符合预期,美联储可能今年开始执行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这是继6月议息会议后,美联储第二次公开对“缩表”进行表态,也强化了市场对年内“缩表”的预期。

耶伦此次表态,延续了6月对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展步伐的基本判断,微妙的变化来自其对通胀指标的态度。她在陈述中给出了“美国就业市场与通胀关联度明显减弱”的判断,强调未来美国通胀前景仍存不确定性,认为“未来几年美联储继续渐进加息可能是合适的”。这番表述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节奏,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应声上涨。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57%,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0.7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10%。

其实,耶伦的表态并不突兀。梳理近两年美国通胀数据走势发现,虽然2%的指标被反复提到,但实际走势却很少接近,更遑论达到甚至超过。因此,在美联储是否加息的考量中,通胀数据只是参考指标而非决定因素。耶伦所谓“美国就业市场与通胀关联度明显减弱”的判断,也有几分淡化通胀数据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影响的味道。

问题在于,美联储一方面再度放出暂缓加息的风声,另一方面又强化年内“缩表”的预期。由于“缩表”可能产生变相加息的效果,那么,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取向原因何在?“缩表”底气何来?

回答前一个问题,有3个审视角度。其一,在近两年巨量资金流入美国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却从2015年的2.6%降至2016年的1.6%,今年一季度增速调升后也只有1.4%,复苏后劲乏力甚至出现新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加,需要留出政策操作空间,但又担心加息步调过快造成负面影响。其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危机前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约4.5万亿美元,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意愿不断提升。其三,尽管美联储反复强调政策的独立性,但美国财政政策毫无疑问是影响其决策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和基建计划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美联储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取向,根本上是其政策目标互相矛盾、首鼠两端的结果。可以预见,接下来,美联储或将以温和缓慢的节奏推行政策,平衡各方情绪。

至于美联储“缩表”的底气,则可以从最近一个月的新闻中寻找“蛛丝马迹”。6月22日,美联储发消息称,美国34家最大型银行全部通过了第一阶段的年度压力测试,表明其能承受“企业贷款市场压力增加,商业地产价格下跌35%,银行预计在九个季度内将损失4930亿美元”的最严重情况。5天后的6月27日,耶伦在同英国社会科学院主席座谈时专门提到,“我希望在我们有生之年不会重演类似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也不相信我们会遇到”。实际上,这就是美联储底气提升的一种反映。

这种底气,对美联储而言是好事,对全球市场来说则未必。“缩表”预期的强化,无疑会加剧全球市场的资金紧张,考虑到欧洲乃至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性上升,“缩表”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提升。不过,过去两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也并非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演进,未来走向同样受到包括特朗普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干扰。这些变数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提出新课题,如何把握,需要认真考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