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创新地图2016》实现创新监测评价可视化——
看“图”说话:中国创新次第开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 慧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与其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活动塑造并不断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

纵观全球,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舞台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区域创新哪一家更强?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创新地图2016》(以下简称“创新地图”),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中国及全球的创新状况用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地图呈现开来。

创新助推经济增长

整体上看,中国仍然处于效率驱动阶段,目前正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GDP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向创新型国家加速迈进

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2014年,美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突破4500亿美元,高居世界首位,其GDP为17.4万亿美元,亦高居世界首位;中国R&D经费支出达到212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GDP为10.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难道这是偶然?事实并非如此。创新活动是以资源投入换取知识产出、以知识产出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放眼世界,那些开展密集创新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上有R&D活动统计的国家为110个,在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1%的国家中,三分之二的国家人均GDP低于1万美元,中位数为5700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在1%至2%之间的国家,其人均GDP均高于1万美元,中位数为32000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2%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中位数为49000美元。

同样的规律也适用于我国创新密集区。根据创新地图,R&D经费投入强度在2%以上的地区有8个,其人均GDP平均接近1.3万美元;R&D经费投入强度在1%至2%的地区有12个,其人均GDP平均约为6900美元。

“整体上看,中国仍然处于效率驱动阶段,目前正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GDP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向创新型国家加速迈进。”创新地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强度还低于发达国家。创新地图显示,我国每万人口中R&D研究人员数量仅高于印度、墨西哥、南非、巴西和罗马尼亚,只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以研发人员为核心的科技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取得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朱迎春认为,增加科技人力资源供给,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并改善供给结构,是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区域创新“三足鼎立”

受益于较好的科技与经济基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众创空间、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导师最为集中,创新优势明显

专利是重要的技术信息源和最主要的技术创新载体,其数量、质量和转移状况是反映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区域创新哪家强?根据创新地图,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几个专利产出大户同时也是专利输出大户。但随着成都、重庆等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的崛起,专利转移出现了新的特征——我国专利区域流动结构正由三点支撑的三角形结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逐步向菱形结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科技与经济基础,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率先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中西部城市中,成都、重庆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开始逐步显现。”武夷山分析。

创新地图显示,中东部地区创新主体集中优势明显,各区域的主导创新模式各有不同,以R&D资源的配置为例,北京、陕西和四川等地以高等学校和政府研究机构为创新主导,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形式。但需要警惕的是,我国各区域之间创新投入强度差异较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省市与最低省市相差23倍,分别为5.9%和0.25%。

而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全国创新创业形势“三足鼎立”的局面:京津冀地区以北京为核心根据地;东部发达地区以上海、浙江、江苏为核心圈;南部沿海以广东为突出代表。在这几个区域,众创空间、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导师最为集中,这几大区域受益于政策或者市场的优势,在本轮创新创业潮流中表现出了领军优势。

此外,山东省的表现十分抢眼,不管是众创空间还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其数量都在全国排名靠前;西南地区以成都和重庆为双中心,创新创业较为集中;西北地区的创新创业则相对较弱,众创空间、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等相对较少。

“这就需要科技决策者通过深入理解类似创新地图这样的研究报告,客观理性地把握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创新资源分布、创新体系空间结构、区域创新能力等演进特征与趋势,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武夷山说。

企业创新方式多元

企业创新活动呈现出持续活跃的态势,创新实现方式日趋多元化,组织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等都是其中的重要方式

近日,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品牌价值榜上,华为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入选福布斯品牌价值榜,领衔中国价值品牌。

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逆袭的华为,仅是中国企业立足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集聚不断加速,企业的创新活动正呈现出持续活跃的态势,而政府所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以及制定的众多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创新地图显示,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达到26.6万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达到41.3%。

创新热情持续高涨的同时,企业创新实现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朱迎春调研发现,创新企业中实现组织创新的企业占比为27.9%,实现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为25.8%,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8.7%和20.0%。

“过去更多的企业只注重技术创新,事实上技术创新只是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朱迎春看来,全部企业中实现组织或营销创新的企业比例明显高于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典型的案例便是福特生产线。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采用流水线,这一组织创新不仅使当时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效率提高了8倍,而且在后来的规模化生产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当然,相对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对于众多企业也许相对容易一些。“现在由于‘互联网+’思路大范围普及应用,诸如摩拜单车等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但也需要谨防过热,一味追求商业模式创新而不愿意去啃技术创新难题这块硬骨头,长远看企业发展将不可持续。”武夷山提醒说。

从效率驱动快步迈向创新驱动,未来中国何去何从?武夷山认为,要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和路径不确定性,给科研人员多一点自由探索的空间,允许他们搞点“副业”。

比如,拥有发明专利极多的美国3M公司允许其科研人员用15%的上班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报事贴”等很多发明成果就是这样诞生的。3M公司的一位员工偶然间听到,工人们对喷漆时用于遮挡的胶带极不满意,胶带在被撕下时,不是带走了漆料,就是把胶留在车身上。他私下里鼓捣了几个星期,结果发明了“Scotch”(思高)隔离胶带,这是3M公司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相比美日韩等创新强国而言,中国的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创新资源积累不足,未来中国需要保持R&D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扩散和应用,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绩效和生产效率,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武夷山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