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彼得堡的“旧”
这是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大街。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名城,以精美建筑闻名于世。该城于1703年由彼得大帝奠基,故称圣彼得堡。 吴 壮摄

□ 梁归智

圣彼得堡给人的印象是它的“旧”。我给家人和朋友发信中都少不了这一句:“我在十八九世纪的欧洲油画中行走。”

初到圣彼得堡,印象冲击就是它市容市貌的“旧”。我给家人和朋友发信中都少不了这一句:“我在十八九世纪的欧洲油画中行走。”

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以涅瓦大街、冬宫和彼得保罗要塞等为中心的老街区。坐地铁到涅瓦大街以外的站下车,大多数街道就无古意,而主要是前苏联时代的建筑——对中国人也还是能激发一种怀旧感情。

在瓦西里岛和涅瓦大街,一座接着一座的,都是沙皇时代的旧宫殿、老房子和古建筑,至少在空间上,让你感觉回到了二三百年前的过去——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空间和时间)原本就是不能割裂的。冬宫的大桥分割也连接着瓦西里岛和涅瓦大街。

瓦西里岛一侧的大学滨河路,一字儿排开的,是列宾美术学院、缅希科夫宫、圣彼得堡大学东方文化系、民族民俗博物馆、动物标本博物馆,后边还有圣彼得堡科学院、科学院图书馆,基本上全是沙俄时代的老宫殿。交易所大楼(海军博物馆)对面,隔一条马路,就是两根高耸入云的海神柱,朱红色,雕塑着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怪,突出的则是俄罗斯四条河的神祇,不过其中一条河现在不属于俄罗斯而在乌克兰。再过去,就是彼得保罗要塞所在的兔子岛了,岛上的彼得保罗教堂金光闪烁——有点像北京展览馆的模样。

大学滨河路是在大学一侧的濒临涅瓦河的大路。走过冬宫大桥,来到大学滨河路对岸,叫库图佐夫滨河路。往前走是笔直的涅瓦大街,大街口临河两侧,一边是冬宫,另一边是帝俄时代的海军部(今为海军学院)和伊萨柯阿大教堂,教堂前就是青铜骑士雕像和十二月党人广场。

刚来的几天,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青铜骑士像下瞻仰流连,漫步十二月党人广场,发思古之幽情。自己的脚实实在在地踩在十二月党人广场的地坪上,我看见两对俄罗斯新人在青铜骑士像前拍摄接吻的纪念镜头,聚观的亲友鼓掌欢呼,一个小乐队在旁边吹号拉琴,那是几个身着18世纪欧洲服装专门从事这种职业的乐手。

古老的圣彼得堡还保有古旧的容颜。从涅瓦大街一路走下来,一直行走到抗议广场和莫斯科火车站,沿路都是老房子、老建筑。朋友告诉我这一座大厦是过去贵族的旧宫殿,那一处楼房是往昔的国会所在地,还有那隐藏在大街小巷中的普希金的故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涅克拉索夫的故居、阿赫玛托娃的故居……更不用说随处可遇到的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小桥流水人家”和教堂……慢慢探索寻访吧,摘录几段俄语导游书上的介绍,为了学俄语,我查字典一字一句翻译出来,别有一番意味:

圣彼得堡是精心策划的产物。每一处都那么自然巧妙,仿佛天造地设:街区、巷道,还有笔直的长街,和谐地点缀穿插着塔楼、旗杆,以及东正教教堂的圆屋顶。18世纪的圣彼得堡,是让人浮想联翩的,那时没有汽车流,人们还习惯于在俄罗斯老城蜿蜒曲折的小街小巷中穿行来往。

圣彼得堡的一个基本城建设计,是“涅瓦大街三叉戟模式”:在阿德默勒尔蒂街的三岔口,分出三道光束般射出的街道:涅瓦大街、戈罗霍沃小街和耶稣升天大街。在这三条主要的大街中间贯穿着三条河流,构成弓弧形的城市中心。这三条河流是:莫伊卡河、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以及喷泉河。不过最重要的“街道”是涅瓦河,它把拉多日丝可额湖和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连了起来。这种城市空间中心设计的微妙恰恰在于:城市主要建筑构成了城市的宏伟门面。

圣彼得堡还有另外一个特色,从一开始营建,就禁止使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从而颁布了著名的“石头税”:每一个要到这个城市工作的人,都必须运来规定数量的石料。这个原本“木质的”城市就这样收到一块又一块石砖,把自己变成了“石质”。

这样做是考虑到海洋性气候这一因素。首都是一座“酷”城。既有北方的寒冷,又有海洋的潮湿,二者互为表里。何况圣彼得堡的气候变幻无常,一年顶多有50多天朗朗晴空的全日照。

这个城市是彼得大帝1703年挥洒的大手笔,辉煌的杰作。在这座充满古意的老城市里徘徊,你会明白俄罗斯人为什么要恢复它的原名:圣彼得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