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非遗回归生活
□ 刘 畅

☞ 让非遗回归生活、回归社区,能唤起大家关心、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是实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路径

☞ 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支持他们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0日拉开大幕。举行国际性会议、举办非遗大展、召开国际论坛……今年的成都非遗节除了主会场热火朝天,更是在成都各地开设了九大分会场,在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举办了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社区覆盖面之广、演出队伍之多创下了历史之最。而如何让非遗节真正走近老百姓,成为群众的节日,本届非遗节可谓下了一番苦功。

听曲看戏赏非遗

“听说今天在小广场上的表演有点巴适,把雨伞准备好,一起去看稀奇。”“好像是非遗节的活动办到我们社区来了,这还是头一回。”“可以看到不少快要失传的非遗技艺哦!”6月10日一大早,天空中还飘着零星小雨,然而成都市武侯区簧门街社区的居民却是热情满满,人们三三两两来到社区民苑广场上观看非遗活动展演。

气氛热烈的开场舞不仅吸引了台下的观众,甚至引得不少过路人驻足观看。由木偶戏演员带来的川剧经典剧目《人间好》引得阵阵叫好声,看着木偶在非遗传承人杨露群手里活灵活现,不少观众跃跃欲试。

两天后,同属非遗节武侯区分会场的武侯祠南郊公园“畅游武侯·体验非遗”大型展演开幕。在开幕式上,来自新西兰、伊朗、莫斯科等国际队伍纷纷登台献艺,让在场的武侯群众零距离体验异域风情。同时,天桥中幡、新疆木卡姆、苗族飞歌等我国优秀的非遗展演也依次上演,精彩绝伦的演出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在基层社区开展非遗节活动,不仅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更让优秀的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共享共建,将文化惠民落到了实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说,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对非遗保护在客观上造成了威胁,整个社会对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的认同从另一个角度讲,实际上等于对非遗保护形成了一种在行为上和观念上的对立。第二大威胁是现在参与非遗传承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让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第三大威胁则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在过去以手工业为主的农业时代,很多非遗作为生活用品,需求具有普遍性,而今随着大量工业品、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传统手工艺品被大量替代。

连辑的分析让人感受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这也是非遗节走进百姓生活的必要性所在。让非遗回归生活、回归社区,能唤起大家关心、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是实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路径。

“逛吃逛吃”看非遗

看稀奇和开眼界是人们感受非遗魅力的一大乐事。6月13日,本届非遗节举办的第四天,各大展览和非遗展演依旧热度不减,每天数万成都市民络绎不绝涌入成都非遗博览园,近600场展演遍布成都,更有1200余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围观”本届非遗节。为了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参与非遗节的四川各市州可谓拿出了“看家本领”。

美食在四川历来颇受欢迎。“哇,这个豆腐干好好吃,香辣入味。”“这个鸭子也很特别,吃上去既甜香又麻辣。”乐山甜皮鸭、达县灯影牛肉、遂宁豆腐皮……非遗节开幕后,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内的“非遗味道”百家宴区域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云集于此。

四川达州馆展厅内灯影牛肉展区人潮涌动。据介绍,灯影牛肉已有100多年历史,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技艺包含有选料、捂肉(发汗)、切片、和料、铺肉、烘烤、包装7道工序。此工艺生产出来的牛肉片薄如纸,灯照透影,有着“民间皮影戏”的美誉。

通过非遗节的平台,灯影牛肉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连续几届参加非遗节的灯影牛肉展商表示,每一次参加非遗节都有新的收获:“通过非遗节,我们灯影牛肉的销量一届比一届好,昨天我们刚和泸州的一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拓展灯影牛肉在泸州的市场,让更多人领略这一非遗美食的魅力。”

在凉山馆,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看彝族建筑技巧,还能欣赏彝文书法、彝族刺绣、彝族漆器和一些彝族传统手工技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叮叮叮”银器敲打的声音,那是61岁的勒古沙日正在打造彝族银饰。勒古沙日从12岁开始制作银器,已经从事银器制作近50年了,是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谈到自己的手工制品,勒古老先生指着桌上的一个样式精美的手镯说:“这个手镯是空心的,里面有一些小碎银,戴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我们彝族的姑娘最喜欢这样的首饰。但这个做起来也比较复杂,你看这些凸起的小圆球,全是我一个一个手工敲上去的,外面的机器是做不出来的。完成这样一个银饰,要花一天一夜呢。”

各抒己见“论”非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非遗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呼吁,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维持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所在,也蕴含着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挑战所需要的丰富知识。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认为,持有非遗的社区、群体或个人,既是传承者,也是实践者,更是创造者。他们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最为重要的力量,他们的主体地位贯穿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这些社区、群体和个人在行使保护、传承和发展权利的过程中,应当享有获得收益的权利,创造性表达的权利,学习和受教育、受培训的权利。尊重持有者和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支持他们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原则。

连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自身需要保护,需要发展,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在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各方面中的影响力。现在有不少大学在做传承人研培计划。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在18个传统技艺的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聘请了18位不同行业的传承代表人做硕士研究生导师。“我在非遗园现场看到的国外非遗传承情况,像西班牙普苏耳教育计划,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像印尼蜡染,补充完善了师傅传徒弟、父母传子女的方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2007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一届又一届的非遗节不仅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和成果,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验交流,推动了理念的深化、政策和措施的完善,为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