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题目,很多人心中可能会有疑问:不就是个粥吗?滕州的粥能有什么特别之处?
笔者的老家在山东枣庄滕州。在那里,如果喝的是大米粥、小米粥、“棒子粥”(玉米面粥),滕州人基本不会把“大米”“小米”或“棒子”两个字省掉,因为在他们看来,粥是一个具象化的专属名词,专门指具体一种类型的粥。这个粥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的呢?没到过滕州或者没喝过滕州粥的人,往往很难想象。
与大多数地区的粥是用大米或小米或者再加点小麦面粉做成的不同,滕州的粥原料是优质大豆和小米。一定比例大豆和小米经过浸泡后,磨成浆水,倒入大铁锅用慢火熬制一定时间,粥方能做成。熬制好的粥,呈白色略带淡黄,豆味米香浑然一体,入口醇厚细腻,让人回味悠长。
滕州的粥基本不挂碗。人们平常吃到的大米粥、小米粥等,往往粥液黏稠会沾碗。滕州的这种粥却不然,由于原料是大豆和小米,粥汁容易凝结,即便是沿着碗边先后喝出来几个小坑,喝完后也常常是粥不沾碗,碗底光洁如镜。
滕州的粥不是想喝就能随时喝到的。因为需要浸泡大豆和小米,并将它们磨成浆水才可以煮粥,这种粥做起来比其他粥要费时费力。而且,还要掌握好大豆和小米的比例,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早点摊上卖的味道正宗且价钱不贵,一般家庭懒得为此劳神费力,更习惯于从早点摊上买。
笔者老家村子里有一户卖粥的人家。每当天蒙蒙亮,“喝粥、泡馓子”“喝粥、泡馓子”……那一声接一声高亢而拉长的吆喝声,把村里人全部叫醒。两毛钱一碗、五毛钱一小暖水瓶、一元钱一大暖水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们认为这个价钱不算贵,但也舍不得全家人天天早上喝,大多是买上一两碗给小孩子喝了去上学。不过,到了割麦子、收玉米、刨花生等高强度农活的时候,为了及时抢粮入仓,村民们会早早地提着两个大暖水瓶去买粥,带着自家的煎饼、馓子、凉菜等食物,直奔田间地头。
村民们在农忙时候大方地买粥,无形中契合了滕州的粥的营养学问。大豆富含易被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维生素、钙、磷、铁等,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种用大豆和小米磨浆烧成的粥,营养丰富,具有温胃滋阴的功效。在滕州,如果有人醉了酒,第二天起床后能喝上一碗热粥,就会感觉通体舒坦,神清目明,迅速恢复体力。
因为滕州人喜好这口粥,这种粥做起来又有一定技术要求,所以卖粥在滕州城乡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常见的职业。卖粥可是个辛苦活,需半夜起身,把泡好的大豆、小米打成浆水,并在黎明前熬好。早些年没有机器打浆,卖粥的人只能靠人、靠牲口来推磨磨浆,自然更加辛苦。粥烧好后,会被刮进用土烧制的陶缸里面,这种缸可以盛一两百碗粥,缸外面常常用麦秸环环围好,并在麦秸外面套上白色布套,即使大冬天卖了一早晨,陶缸里面的粥依然滚烫,让人喝后备感温暖。
许久没有回老家了,家乡的粥有时让人想得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