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着金融业发展。
“过去几年,网络金融崛起非常迅速,产生了支付结算、信用转换、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4种影响较大的金融信贷。网络金融提高了效益、降低了风险成本、提高了金融透明度,这对整个银行业和金融业既是巨大冲击,也代表了行业的巨大进步。”在近日举行的未来金融创新峰会上,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如是说。
“网络金融挑战了银行的客户管理渠道、成本、数据、业务流程,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是它挑战了银行风险管理、信用分析和风险定价能力,因为它改变了风险定价模式。”朱民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反击开始进入到网络银行的区域。工商银行已成为第三大电商。但有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做电商不是好的战略。比如,在整个业务结构上,传统商业银行仍在传统网上支付方面占大头,但在移动支付上,网络银行已经占到了20%以上。所以传统银行有很大的信心与网络银行一争天下。
朱民认为,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竞争格局。人工智能金融业包括四大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同时,四种信息开始崛起,即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账户数据、身份特征数据,这四种数据构成了未来金融业基础核心数据。
“这四种技术将整体改变银行。银行的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通过前端的接触器,以及金融的服务商,生物特征的识别,人工智能提升的服务效率,大数据的资产安全、客户理解,区块链连接的网络化和平行化,最后到达客户。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今天所理解的网络银行的概念。”朱民说。
“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领域里,监管非常重要。”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高西庆表示,在当前的经济体系里,金融市场仍处于核心地位,而不是科技创新或者制造业。在他看来,金融系统核心地位的最重要体现就是资源配置的效率。现在社会金融力量越来越大,已经变成可以把整个系统颠覆掉的巨大危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重要平衡点,一方面需要金融系统提高市场的效率,另一方面又需要一个机制来约束金融市场,使其不能大到不能倒、没有办法制约的地步。”
与此同时,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规避监管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动因,这两者之间永远都在不断地在冲突过程中进步。但是,网络金融、人工智能金融业的发展,不能使用以前的规则来管理。高西庆表示,当监管机构要用“看得见的手”来防止问题出现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治,就是要有授权、有程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金融业到了一个关键路口,金融引领科技还是科技引领金融,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未来也必将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章德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论应用何种新技术,基础金融制度应先回归到资本化、交易化的逻辑中来。“要谈金融的智能风控,首先要弄明白金融该如何预知未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金融预知未来,最关键的环节不在于人工智能,而是在于金融化,就是把任何“未来的东西”变成一个金融产品,让它可以交易。
“只要让金融基础制度回归到资本化、价值化的逻辑当中,所有金融的尺度、工具、市场就都会发挥正能量的贡献。”王忠民表示,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人工智能用在今天金融制度的各个方面,结果也一定是给套利添加了翅膀,因为那样最快。如果制度基础扭曲了,新技术、新工具一旦运用,只会带来更多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