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跑’业务,就是‘坐等’客户。不用找关系,不用跑腿,成本低,效率高,公平又公正。”北京中城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惠州办事处业务经理朱树深谈起当地的“中介超市”满脸兴奋,“我们办事处设立不到3年,从这里接到了86单业务”。
朱树深所说的惠州“中介超市”,是广东省惠州市2014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探索的推动中介服务行政审批“放、管、服”的创新举措。为摘掉中介机构的“红顶”、切实拆除“旋转门”“玻璃门”,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惠州在2014年成立了全省首家网上“中介超市”,面向全国招募、筛选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入驻,剪断了一些政府部门中介服务的灰色利益链条。“中介超市”为进驻中介机构提供政府采购、中标公告、信用评估等服务,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公开随机选取(50万元以下)和网上竞价(等于和大于50万元)中选项目工程。
“下一个要招标的项目……”在惠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大厅“中介超市”里,一场“网上竞价+电脑随机抽取”的开标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大屏幕上,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名单快速滚动。一个标的1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路灯工程造价项目,吸引了来自广州、上海和长沙等地的47家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参与竞争,通过30秒电脑随机摇珠后,一家来自福建漳州的工程公司中选。
朱树深说,公司80多次中标就是这样被电脑选中的,“中介超市”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由过去的“中介找项目”模式变为“项目找中介”。“我们是外地企业,没想到能够借助‘中介超市’这个平台发展得如此之快。”广东采联采购招标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董事总经理洪志伟表示,加入“中介超市”以来,该公司在惠州的业务涉及金额从零增长到数亿元。
惠州市委常委胡建斌说,“中介超市”的运作,切断了中介机构与行政机关的依附关系。“行政机关不再是中介机构的‘米饭班主’,中介机构也不再是行政机关座上宾,‘中介超市’对本地和外地的中介机构一视同仁”。
“‘中介超市’是对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由于交易中的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因此政府或者企业项目在寻找服务时,需要通过中介机构起媒介作用。以往,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多、收费乱、耗时长。同时,某些政府部门长期指定单一或小部分中介机构承担项目,权力出租、利益输送几乎成常态。”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黄俊堂认为,“中介超市”的公开招投标模式,打通了中介服务管理难的“最后一公里”。
惠州的做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中介机构纷纷进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惠州“中介超市”累计共有42类1614家中介机构入驻,共成交业务超1.65万宗,成交金额达4.16亿元。在“中介超市”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惠州已累计清理各县区、各部门自行建立的“中介库”近百个,统一建立全市通行的中介机构库,化解“红顶中介”“中介不中”现象。目前,惠州“中介超市”的建设经验被推广至广东其他地市以及云南、河北、山东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