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荒山变宝山 遍地焕生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过去,我们去一趟市区要走一整天。现在修了路,开车一会儿就到了。”记者一下车,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店子乡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念国迎出来,对通到村里的公路赞不绝口。

栗子坪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139户381口人散居在苍翠的深山中。不但出山无大路,连村里都没有像样的路。“下大雨时河水暴涨,小路就冲没了。”刘念国说。

“架上桥,修上路,让乡亲们安全过河、顺利出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陕州区纪委书记吴自力联系该村的扶贫工作后,协调资金52万元,在河上架起了一座石头桥。陕州区纪委协调当地交通部门,在店子乡域内投资460余万元,修建了近10公里水泥路。“活了半辈子,这几年走路最轻快。”刘念国笑着说。

“世外桃源村”连通了外界,山里的秀美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每到周末到处都是车。”刘念国介绍说,为了利用好旅游资源,栗子坪村新建了农家乐,预计10月底投入使用,计划带动贫困户就业26人,“每人每月能有2000元工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年有5万元”。

在陕州区,深山里的资源正成为诸多山村脱贫的宝贝。“过去大山是很多村子的穷根,现在我们要把荒山变宝山,把穷根变富根。”陕州区区长骆玉峰说。

在陕州区硖石乡石门沟村,村主任王宝成带领村民们在荒山上念响了脱贫致富经。王宝成早年就带领村民在外承包各种工程,2011年在做完一个绿化工程后,他受到启发开始在村域的荒山上种植绿化树。“当时就想,村里这么多荒山,种粮食产量低,为什么不种绿化树?既可以退耕还林,也可以用在中标工程上,乡亲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干活创收了。”

于是,在王宝成的发起下,村里成立了青云山农民种养合作社。合作社共承包荒山4000余亩,耕地200余亩,优质种苗基地116亩,种植了核桃、皂角、速生刺槐、黄连木等作物。此外,合作社还利用荒山开辟了养殖场,养殖山羊、绵羊、牛、土鸡、猪等,成了全乡的生态种植、养殖业示范基地。昔日漫山遍野都是碎石的荒山,如今已经郁郁葱葱,牛羊遍布,生机勃勃。

“立足山区服务乡亲,合作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王宝成说。为了带领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每户入股资金4000元,参与年终分红。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户,合作社则减免部分入股资金。而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与其签订劳务合同,吸纳他们进社务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