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魂与根
言又新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目前,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10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经形成。

包括传统手工艺技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征,体现着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蕴藏着民族精神的DNA。非遗的保护传承,不仅是面向传统的挖掘、整理和学习,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党中央、国务院对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让非遗保护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利用丰富深厚的非遗资源,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文化建设和价值引领的重任。

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首先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就要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要强化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非遗的生命在于生活。要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必须坚守工匠精神,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现在影响非遗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融入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手工艺品的整体品质不佳。因此,必须推动品质革命,加强品牌建设,追求精致与完美的手工精神。

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还必须要坚持创新理念。鼓励广大手工艺者紧扣手工精神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开发体现精湛手工、面向大众的新手工艺品及运用非遗元素的各种衍生品。

民族文化基因是我们的魂与根,挖掘、研究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就是保护我们的魂与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