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举博物馆
“明远”意味长
□ 薛海燕

探索人才规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构建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制度体系,这是一条永远要记取的宝贵历史经验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由江南贡院改扩建而成。历时5年建设,中国科举博物馆已成为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也是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大红辕门上悬挂着刻有“江南贡院”的黑漆金字牌匾,楹联书写着“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史料记载,清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辕门后,豁然开朗。只见一个千余平方米的砚形水池,碧水盈盈,清澈见底,寓意“一碗水端平”,是历代科举公正、公平、严谨的象征。水池底下即是下沉式的科举历史展览馆和档案馆。

科举博物馆由地面与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下四层是博物馆主体部分,自坡道的狭长空间环绕而下,一侧是布满文字的经匣,另一侧是瓦砾堆积的立体庭院。一步步往上,走过“为国求贤厅”“鱼龙变化厅”“金榜题名厅”“金陵佳话厅”和“源远流长厅”,科举制度的发展、江南贡院的历史一一清晰起来。

在博物馆地下部分,最大的文物是一座三开门式门楼,是明代开科第一位从南京走出来的状元吴伯宗家族的。典型的明代石雕工艺,门额四个大字“科第世家”炫耀此家是科举中第的世代家族。除此件大门套之外,博物馆收藏的大部分是一件件仅如杂志大小的展品,悠远凝重,仿佛一幅静待开启的金陵画卷,把历朝历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相关史料展现于观众眼前。

参观线路自下而上逐步上升,最后一站是明远楼等历史建筑。明远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始建于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清道光年间重建,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位于贡院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贡院考场建筑。

“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的“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据历史记载,从大红辕门直到明远楼全是成排的号舍,共20644间,每个号舍容纳一位考生。而今明远楼前的东西两侧恢复了206间科举考棚,作为室外实景展示。号舍每间大约1.5平方米,前方架着案板,空间十分狭窄。

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让我想起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描述的当年参加江南贡院乡试的情境:“那一年南京的天气,到了八月中旬还是奇热,大家都把带来的油布挂起来遮住太阳光,号门紧对着高墙,中间只能容一个半人来往的长巷,上面露着一线天,大家挂上油布之后,连这一线天也一线不露了,空气简直不通,每人都在对面墙上挂起烧饭的锅炉,大家烧起饭来,再加上赤日当空,那条长巷便成了火巷……”

“尚贤者,政之本也”。科举制本身体现公平选才,但明清始,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选贤任能、群贤毕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探索人才规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构建一整套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制度体系,这是一条永远要记取的宝贵历史经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