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高考骗局毁了前程

高考期间,不少骗子开始“蠢蠢欲动”,设计各种陷阱和圈套,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钱包。记者梳理了几类高考前后常见的骗术,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北京网友知无不言:骗子一般用哪些方法行骗?

主持人:在招生录取中,最常见的诈骗方法就是不法分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校友”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

骗子冒充或假借认识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谎称交钱换取所谓“内部指标”,就可以让不够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实行诈骗。

一些骗子还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和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实行非法招生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招生院校留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机动指标,诱骗考生和家长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校验码和保证金交于假冒的招生人员。

河北网友大不了重头再来:录取环节有哪些问题需要警惕?

主持人: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实行精准电信诈骗。

打着“补录”的旗号行骗。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各地高招办会在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子利用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号,将正常投档和录取说成是他托关系,考生才被录取,并借机向家长和考生收取钱财。有的通过邮局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上。

招生骗子或非法中介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用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够拔尖而绞尽脑汁想办法,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大学,恰恰是这种心态给心术不正者创造了实施诈骗的机会。因此,究其根本就是要端正自身的心态,认识到孩子在高考中需要公平竞争,才能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正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对于各类骗术,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

(本期主持人 姜天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