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昆仑牧场 一心带民脱贫
本报记者 马呈忠
刘前东(左一)和牧民商量如何改良牦牛品种问题。 本报记者 马呈忠摄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叶城二牧场三连,深藏在海拔3000米至4850米之间的昆仑山里,管辖着16万亩土地,52户维吾尔族牧民在6.8万亩的草场放牧。记者到达三连时,一座光秃秃的峭壁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维吾尔族牧民们正在连长刘前东的带领下进行民兵训练。这些牧民平时也要负责巡逻守边,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训练已是他们多年来的必修课。

刘前东的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进疆的支边青年。2013年10月,刘前东70岁高龄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按照父亲的心愿,他去了离牧场场部还有160公里的三连工作。那儿是他父亲曾工作过的连队,也是牧场最偏远、最艰苦的单位。父亲生前的叮嘱,让刘前东义无反顾地扎根在牧场,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高举父辈旗帜,继承父辈事业。

从二牧场场部通往三连的路,是一条异常崎岖陡峭的山石路,一边是乱石嶙峋的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天气好时,160多公里山路,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两座达坂,在比车稍宽的盘山沙路上颠簸5个多小时才能进出山。

这条路,刘前东为了帮各族群众办事,每个月至少要走一次。山路艰险,刘前东就主动包揽了牧民需要下山办理的众多事情:新生小孩落户、学龄儿童上学手续、养老保险缴纳、看病联系医院、运送粮油、煤炭、蔬菜等生活物资……每次都是他专程下山为大家悉心办理。一次,在为牧民办事途中,由于路面结冰打滑,车子爬坡时一路溜下坡,刹也刹不住,滑了30多米,他被悬崖边上的一块石头顶住才不至于坠崖。类似的危险,刘前东经历了多次。

“为了边境的那片土地,为了山上的亲人,路再难也要走下去。”他用个人的安危换来的是连队儿童户籍登记率100%,入学率100%,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100%,职工满意度100%,上访率为零,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

刘前东的爱人在二牧场五连种地,他每月一次下山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每次借下山回家的机会,妻子总是将自家种的蔬菜装上满满几袋,并嘱咐他“山上没蔬菜,多拿点分给牧民”。许多朋友劝他:“你是连长,何不给你爱人在团场谋个工作,不用这么辛苦。”但他从未向场部开口。

三连人以维吾尔族为主,在这片高原牧场上,各族职工都非常信任刘前东,一些维吾尔族群众甚至把银行卡都交给他保管。阿布杜麦麦提·吐逊一家三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且好不容易攒下的5000元又丢失了。刘前东与他在连队的亲戚商量,资助他买了2头牦牛、12只羊,还介绍他去邻乡打工,一个月挣了7000多元,鼓励他去拾棉花,又挣了10000多元。如今,阿布杜麦麦提一家牦牛多了,羊也多了,日子也越来越好。

几年来,刘前东义务为牧民维修房屋10余所,羊圈60多座,新建房屋3所,新修道路700多米……

在高寒缺氧的昆仑山上,没有种植业,牧羊是三连牧民唯一的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单一,贫困人口较多。刘前东担任连长后,牧民的贫困状态一直是他的心病。如何才能帮助牧民致富?

刘前东一直谋划成立一家畜牧养殖合作社,牧工以草场和羊群入股,合作社统一负责养殖、销售,年底大家分红,“有了合作社,部分青年牧工就可以走出深山,山里经营基地,山外经营生活,不必一代代全在昆仑山上转圈圈”。

为增加牧民增收渠道,三连不仅加大了对职工养殖业的培训,刘前东还多次组织青年牧民下山学技术、外出务工,并积极协调多户困难家庭跑运输。在他的努力下,连队牧民的收入翻番,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7000元,提高到2016年的1.4万元,全部实现脱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