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看无“心”之作
□ 吴学安

机器人写诗,充其量是多了一个机器“诗人”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之手。就在几天前,“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噱头十足地宣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写的诗集。

“小冰”之所以能写诗,是反复学习1920年后519位现代诗人的上千首诗一万次达成的,如果一个人要完成这项工作则需要100年。据称,“小冰”的诗歌在多个网络诗歌讨论区中发布,没有人能分辨出这是机器人写的。诗集中,不少诗句语言流畅,意境优美。

“连写诗都被机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么?”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我们知道,诗歌是人类表达情感与体验的特殊方式,它最大程度上释放作者的深度情感,把人类灵魂层面的东西呈现出来。没有思想情感的淬炼,没有人生故事的沉淀,没有更多情感体验的机器人,让人工智能计算出那些充满感情的诗句,确实有些荒唐。有人唾弃它可以理解,毕竟它是无“心”之作,读起来会觉得感情上受到欺骗。

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机器人进军文学领域,已经从科幻变成了现实。然而,“自赏”和“自我表达”是诗歌的重要一环,机器人通过复杂的计算和选词造句,即便写出了绝无仅有的诗句,那也只是诗句和意象本身。也就是说,机器人“写诗”与成为真正的“诗人”仍是两码事。

霍金曾说过,“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的后代和环境有利”。人工智能带着浓厚的狂欢感和游戏性进入我们的世界,谁也说不好是荒唐,是福音,还是灾祸。不过,毕竟机器人仍需人类用情感去操控才能创作,人工智能文学只是一种文学创作的辅助,是人类自我娱乐的工具而已。机器人写诗,充其量是多了一个机器“诗人”。作为诗人,应该以自己的作品赢得读者,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人写诗也是一种竞争,如果诗人写出的诗连读者都没有了,而将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推给机器人,那实在是缺乏自信和反思,甚至是担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