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雨伞现身深圳街头
本报记者 喻 剑
日前,e伞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A出口外围栏投放首批雨伞,吸引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试用。 本报记者 喻 剑摄

端午时节,共享雨伞悄然出现在深圳街头,这些挂在街旁围栏扶手的五彩雨伞给市民带来不少便利。

在深圳车公庙地铁站出口的栏杆上,挂着十几把共享e伞,伞面由8种颜色拼接,伞柄处贴着二维码提示“扫码用伞”并配有密码锁。扫码后下载软件,注册并缴纳19元押金,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后即可充值,收费标准为半小时0.5元。

早在2012年,深圳就出现了“爱心红伞”。这种共享红雨伞市民可免费借用,无需押金,无需身份审核,只需要登记个人名字、联系电话即可借走。此外,当地地铁中还有一种“小灰伞”,押金是50元,免费租借。雨伞借出归还期限为7天,逾期归还,押金不退。  

共享雨伞能不能站稳脚跟?是不是下一个“风口”?嗅觉敏锐的风险投资已经快速跟进。日前共享e伞已经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表示,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公司将筹划新一代共享e伞,并与发展迅猛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滴滴打车、出租车等进行无缝对接。

雨伞生产和设计技术壁垒并不高,在南方雨季,进入共享雨伞领域的“新玩家”或许会越来越多。但也有创投界人士对共享雨伞发展模式心存疑虑。比如雨伞放置街头有很好的“吸睛”效果,但是面对偷盗、损毁等情况如何界定责任,如何降低由此带来的运维成本,将成为街头投放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