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坎子山驻村,跟着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群众称呼我为“领导”,一遍遍纠正,无济于事;慢慢地,再去,在“领导”前加了我的姓“师领导”;后来,去的多了,有人叫我“小师”了。其实,驻村干部的工作在这称呼的转变中最能体现。用三句话来形容我们平常的驻村工作:坐在百姓炕头、走进田间地头、把群众放在心头。也就是:入户走访、到群众家中聊家常、话发展、听心声、解疑难,找出贫困原因、制定帮扶措施;贫困户田间地头的生产,地里种了什么,收成怎样,我们要常去常看;真心对待贫困户,经常走访,因户施策,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坎子山村是湖北省最偏远的少数民族山村,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们大多以种地、放牛、养羊为生。为确保农户家里有人,走访时我们大多选择中午或者晚饭时到农户家。有时也要到田间地头去寻找农户。顾发曼就是在地里干农活时被我们找到的。多次走访后,我找到了她家致贫的原因:疾病。没生二胎之前,顾发曼家的生活还不错。但5年前生下的双胞胎女儿体质弱,住院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钱。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后,通过产业扶持政策,顾发曼家发展养殖,还了不少债。但女儿的病属于慢性病,要靠吃药维持,挣的钱都给女儿看病买药了。眼看女儿又要上小学,她却根本顾不上考虑孩子上学的事。
在坎子山村,很多家庭都像顾发曼家一样,因病或因学致贫。目前当地政府正在探索农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医疗扶贫政策,相信贫困户的医疗负担可望大大减轻。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代相传是关键。所以要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要把政策和资金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和定点村倾斜,贫困村生源不够不能办校的可以配备校车,采取免、减、贷、补、助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的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能“有学上”“上得起”,绝不能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扶贫要扶到根上。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干群同心,扎实肯干,这样就能拔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