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甜沫不甜
于 飞
早餐来一碗香浓的甜沫,营养丰富,周身通畅。 于 飞摄

说起甜沫,济南人无不知晓,外地人听闻后的第一反应多是:甜的么?

甜沫不甜,是五香咸味的,以小米面熬制的粥糊做底,用盐、五香粉、胡椒粉和姜末调味,粥里加有花生米、红小豆、粉条、豆腐皮、炸豆腐泡、菠菜叶等食材,咸香之中略带一点撩人的辛辣。

问题来了,不甜为啥叫甜沫?不会讲故事的名小吃不是好甜沫。甜沫之甜有两个典故。一说古有田姓粥铺经常舍粥赈灾,因为粥锅里总泛着白沫,人们便口口相传称之为“田沫”。时有一外地书生来济南赶考,饥肠辘辘求得此粥,顿觉甜美无比,心想“甜沫”之名果不虚传。书生考取功名后专程来济南再喝甜沫,却品不出当时的甜味了。传说他题写了“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

另一种说法不够文艺,却更契合济南方言和济南人朴素的生活观。济南方言把“什么”简化为“么”,你干么来?你吃的么?煮粥的时候,家里有点么就随手往粥里添点么,添着添着就变成“添么”了,传着传着就传成“甜沫”了。

小时候,家里没有暖气。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热腾腾、稠乎乎的甜沫,牙齿、舌头、食道、胃肠就被这温热逐一激活唤醒了。因为甜沫里有姜末和胡椒粉,喝下去浑身都暖暖的。金黄色的米粥,细腻朴实的谷物香气里,裹着香脆的花生米、绵糯的红小豆、爽滑的粉条、弹牙的豆腐皮、软香的炸豆腐、鲜嫩的菠菜叶,每一口都有满满的惊喜。

喝甜沫有讲究。你看谁文绉绉地用筷子夹起粥里的食材入口,那必是外行了,用勺子的也是一样。端起一碗甜沫,懂行的人会转着碗喝。粥很烫,趁热香,转着碗喝才不烫嘴。如果是一碗地道的好甜沫,喝完之后,碗壁会光洁如洗,一点不沾。喝的时候如果用勺子或筷子在粥里搅和,粥就会挂在碗壁上。不知这是什么原理,但的确屡试不爽。

在济南,有家甜沫老店叫甜沫唐,是济南市第四批“非遗”名小吃。慕名而去,街边没有店面,只看到了“济南名吃甜沫唐”的幌子。巷子深处,甜沫唐开在一间临街民房里,店招有些褪色。一进门却看到红底金字儿的招牌,还有一副大气的楹联:“古今甜沫未称王,仁义礼智信誉长。”

这里的甜沫小碗2.5元、中碗3.8元、大碗5元,比起有些酒店里四五十元一例的价格,实惠太多了。价位低,利润也低,而且小店只卖早餐,盈利能力实在有限。尽管如此,店主并没有见异思迁,就这样朴朴素素地守着一个店,熬香一锅粥。说起有福建、台湾的客人来济南旅游,专程到店里来喝甜沫,店主的眼睛笑得弯弯的,很好看。

作为特色名吃,济南甜沫已被开发成袋装的冲调品,辅以各种配料和脱水蔬菜,开水冲沏,方便即食,可以在超市和很多网店买到。说实话,比新鲜熬制的还是差点意思。甜沫是济南人餐桌上的一碗香稠,更是异地游子心里的一抹乡愁。父母每次来京,都会亲手为女儿熬制一锅暖暖的甜沫。喝一口,浓香融化了身心,热气模糊了双眼,仿佛回到了一家三口围桌而坐,优哉游哉的从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