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久大叔:
开荒种树富了众乡亲
本报记者 熊 丽
边久大叔(左)坐在基地里种下的第一批雪松树下,教儿子罗布打理苗圃。 本报记者 熊 丽摄

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边久大叔种树的故事,就像雅鲁藏布江水一样流传,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黑黑瘦瘦的边久大叔今年58岁,是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的一位农民。上世纪80年代,边久带领罗堆村的12名贫困户,依靠一辆东风车、几名石匠木匠,从承建民房开始,慢慢发展到承包修建护林房和苗圃基地,逐渐掌握了种树技术。2000年,边久在乃东结巴乡境内开了76亩荒地,整地、打机井、修水渠、盖护林房,建起了苗圃基地。2003年,他又开荒310亩,事业日渐兴旺。

2004年,边久希望回到家乡创业,他在扎其乡充堆村一块布满砂石的荒地上,建起了扎囊县第一个个体苗圃基地。对此,当地政府予以了大力支持。自治区和山南林业局集中了个体苗圃建设资金60万元,自治区水利厅扶持20万元,扎囊县政府无偿提供了土地,边久自己则投入了20万元,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基地刚建时,风吹沙起,让人睁不开眼。边久吃住在苗圃,十天半个月才回趟家,一棵一棵地种树。为找到更多适合西藏地区种植的树种,2007年,边久第一次走出西藏,辗转青海、甘肃、南京等省市请教专家,带回120种树苗。经过几年实验,最终留下经济林木、绿化林木、治沙工程等类型的各种苗木56个品种。如今,苗圃基地的面积已达400多亩,各类苗木260余万株,年均出圃苗木40余万株,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边久是个半路出家的种树专家,也是个爱树护树的“树痴”。有时开车途中看到路边树上挂上了杂物,他会特意停下来清理干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边久不仅自己富,还带动乡亲一起富。对于有困难的群众,边久也是能帮就帮,他先后为帮助困难学生上学及改善群众住房无息贷款达100余万元,并为学校、寺庙、乡村、机关和个人等提供树苗60万余株。为鼓励大家种好树,边久还立下了一个规矩,树种活了不要钱,要是种死了则要收钱。这些年来,边久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先进称号,2014年,还被评为“感动山南十大人物”。

走在基地中,一排排树苗郁郁青青。如今,边久的绿色事业也后继有人。从2013年起,边久的第二个孩子罗布辞去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父亲一起打理苗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