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意义深远成果斐然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逆向思潮和民粹情绪的冲击与困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历史关口,开辟全球增长新动力、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共享共赢新模式的重大创新。
“一带一路”是各国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独唱。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搭建合作共赢发展新平台的一个盛举,必将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既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也蕴含着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动力。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其中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吻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几十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国际产能合作也大为拓展,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代表新型国际金融合作的机构在众多国家支持下得以巩固和发展。借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能够加强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朝着合作共识更多、合作目标原则更明确、推动项目落地更有力、合作机制与支撑体系更完善的方向前行,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地发展,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凝聚更多共识 深入对接举措 形成强大合力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首倡,为各国所共享。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我们成功举办北京APEC、杭州G20之后又一重要国际盛会和主场外交。开创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集众智、汇众力,聚焦重大问题达成更多共识。
“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需要经济领域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当前,聚共识、谋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展开相关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深入对接共建、共享的合作举措,可成为切实可行的重要抓手。比如: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支撑和金融平台,助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落实,就可成为重要举措之一。
“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国家,沿线国家能否从这一公共品中获取共同利益、创建共同价值,至为关键。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既要注重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还要高度重视人文交流。要通过广泛深入人文交流增进友谊并夯实互利共赢的基础;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双边和多边人文交流与对话机制,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打造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政经形势错综复杂,领土纷争、宗教冲突等问题时有发生,“一带一路”沿线也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多重风险,因此,共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大计,还需把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等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确保“一带一路”稳步推进。
总之,只有从经济、政治和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入手,全方位探讨国际合作共赢机制化、制度化建设目标与方向,消除疑虑、增进互信,进一步夯实达成国际共识的基础,才能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确定合作规划 推动项目落地 完善支撑体系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把这一惠及国际社会的重要公共品,不断转化为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成果,进而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需要各国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共商合作方向、确定合作规划;提出实施路径、完善支撑体系,全方位打造一揽子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的务实成果。
首先,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决定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立足共同发展、追求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方案。我国在2015年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着力强调和积极倡导“共商、共享、共建”的行动理念。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大家要携手把“愿景”、“理念”转化为更加务实的行动与成果,迫切需要通过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把“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计划逐步升级为长效性、常态化的国际合作机制,进而在制度上将其转化为多边合作共识和行动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其次,加强“一带一路”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有助于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安全保障的项目建设模式,保障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顺利实施,推动项目尽快落地。项目导向型合作方式优势在于其具有精准发力的特点,短期内能够有效地明确需求、指明方向、引导发力和助推落实,从而迅速集聚资源,实现调配。在项目导向型合作方式的推动下,“一带一路”实现了在最初3年的较快发展,为未来的深入推进夯实了基础。
第三,着力推进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运行保障。相关信息显示,中方将与各方共同研究出台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如果各方能够就这些重大政策举措达成共识,规范沿线国家和地区正当的利益诉求,积极推进和确保国际合作机制有效运行,不断完善支撑体系,就会进一步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一带一路”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由点成线、由线及面向纵深发展,将逐渐形成区域乃至跨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互联互通水平差异显著,而且不同国家需求迥异。因此,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空间跨度巨大、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各方利益关系复杂的合作倡议中,唯有通过共商规则、共建制度,使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逐渐形成多边共同推进的良性机制,才能进一步拓宽和延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促进各国合作项目源源不断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稿件均为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供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