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防灾减灾日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防灾 “最后一公里”
白 丁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今年把聚焦点放在社区,更加体现了我国对提高基层救灾能力的重视。

社区是灾害的直接受体,也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直接力量。近年来,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开展了减灾能力建设工作,社区抵御灾害风险的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不过,从目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层面看,我国应对灾害的主体仍然是政府,社区减灾的能动性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提升。如何在社区这一防灾减灾的终端环节做好灾害预警和及时防范,让公众针对预警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灾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通畅的突出障碍。

在灾害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由于社区构成复杂,个人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防灾意识、经济状况等有所不同,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认知也有差异。很多人平时觉得灾害离自己比较遥远。但到灾害真正来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建立起有效的知识储备机制非常重要。

社区减灾重在长效、实效。从长远来说,要增强社区减灾的凝聚力,还需要培养社区防灾减灾文化,让社区成员形成重视灾害风险意识。目前,有些社区已经开始建立了社区灾害信息数据库,制定了社区减灾规划,一些群众通过社区平台参与减灾活动,有效推动了减灾文化的建设。随着人们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逐渐提升,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当备灾、减灾实践成为社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灾害自然就能实现可防、可控、可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