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 岗:
苦干巧干挑大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罗岗在北京一处安置房项目工地上检查。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人物小传

罗岗,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毕业后已在建筑行业工作了22年,现任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2015年,罗岗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他所带的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2016年,他的团队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中国国学中心项目收尾事宜需统筹,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市场营销工作待处理,通州潞城镇后北营安置房一标段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综合管廊七标项目施工等他拿主意……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罗岗是个大忙人。

工作22年,这个几度攻坚克难、“独挑大梁”担任项目负责人的东北汉子,斩获了多项荣誉: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他所带的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2016年,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不少人问罗岗,激情和干劲儿从哪儿来?他的答案是,对事业的热爱和一个建筑人心中的责任。对罗岗来说,保证一个项目完美竣工是他对业主的承诺,也是他对自己梦想的坚守。

能吃苦不服输

1972年,罗岗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家中姊妹5人,排行第三的他是唯一的男孩。儿时,从事建筑行业的舅舅把家安在了工地,经常去舅舅家串门的罗岗对建筑工地产生了兴趣。

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并如愿进入该校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学习道路桥梁建设。

罗岗毕业的1995年,正逢全国上下大修高速公路之时。因专业对口及实习老师推荐,他一出校门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城建道桥有限公司。当罗岗穿着校庆T恤衫,揣着六十多元“家底儿”,扛上行李坐火车到北京报到时,心里满满的是完成儿时心愿的成就感,和对即将在北京工作的期待。

但现实浇了他一头冷水。进入北京的企业,并不意味着一定在北京工作。经过一周培训,单位要将新人们分配到下属的项目部。

人力资源负责人恰好也是东北人,他对罗岗说:“小老乡,你要是想找女朋友,就留在北京;要是想出去干事业,就去外地修高速公路。”

罗岗最终选择了去外地。从此,北京从他的“目的地”变成“中转站”。

离京后的第一站,是集团施工建设的山东济德高速公路项目部。到达当晚,罗岗躺在工地的床上,感受着从繁华都市到艰苦工地之间巨大的落差,思绪像夏夜蚊子飞行的轨迹一样杂乱。

工作的艰苦超出了想象。他们每天要面对的,是徒步往返一二十公里的测量任务,和能把大男人晒哭的毒辣太阳。

与罗岗一起报到的两个大学生选择离开,但他坚持了下来。空闲时,他还帮工友读家信、擦机器,择菜做饭也做得来。和工人打成一片,让罗岗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实战经验与日俱增。

建筑行业有句老话,五湖四海遍地是家。罗岗先后在山东、黑龙江两地的工地上干了5年,苦干加巧干,让罗岗在同一批新人中脱颖而出,2000年,他被调回北京。

等待他的,是安慧桥改造、中关村西区地下环廊建设、奥运村建设……整整十年,罗岗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参与完成多个城市项目建设。

建团队尽责任

2011年7月份,他被任命为北京通州北环环隧工程部一标段项目党支部书记兼执行经理。这是罗岗第一次“独挑大梁”,意味着开启全面主持项目的项目管理之路。这是许多建筑人的梦想,但和责任、激情并行的还有巨大的压力。

罗岗日夜兼程的动力,不是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不是令人称道的名气,而是源于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一个建筑人心中的责任。

他记得,工程刚刚开始建设的前3个月,没睡过一个踏实觉,“都在想工地上的事情”。罗岗说,同以前做具体业务相比,项目负责人要独立掌控大局,面对更多困难和考验,有多少苦都得自己消化。他最看重的是团队的力量。“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叫团队。”这是罗岗最常说的一句话。

严格管理是罗岗打造团队的重要因素。“罗岗在工作中向来以铁面无私著称。”在领导眼中,“他要求别人严格,对自己更是加倍严格。团队中有人犯了错误要被罚款,罗岗同时还要加罚自己一份”。

中国国学中心工程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首个房建工程,在地下结构100天鏖战里,罗岗的办公桌下,压着十几张开给自己的罚单。他处罚工作失误的员工时,也会等额给自己开张罚单。

“员工出了差错,我作为项目负责人肯定有责任。”一丝不苟,一直是罗岗的原则,“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得满分”。

罗岗给大家的感受除了严厉,更多的是温暖。无论是项目部的员工,还是工地上的工人,都喜欢称他为“岗哥”。这声“哥”是对他最大的认同。

为了给工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罗岗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开挖土方上种上小麦等作物固土防尘,还在办公区、生活区种上黄杨、雪松和花草,打造花园工地。在他手中,6年多个重点项目,始终坚持这样“绿色环保”的施工标准,每个项目的工地环境都成为行业观摩交流的示范点。

逢年过节组织员工座谈,给工人们发夜宵盒饭,组织工人举行运动会,工人孩子结婚送上红包……罗岗努力让所有人在工地上感受到家的温暖。项目职工小家创建得有声有色,职工书屋、健身活动室设施齐备,内容丰富。罗岗说:“就是要通过这样的‘项目文化’,把这个大家庭打造和建设得更加和谐团结。”

舍小家顾大家

从入行至今,罗岗已经在建筑行业工作了22年。当精力更多地用在照顾工地上的大家时,自己的小家难免疏忽了许多。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早成了家常便饭,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

“工作至今,我想到过成功,也想到过失败,但从未想到过放弃。”这份坚持的背后,既有对理想的执着,更有来自家人的支持。提起家人,罗岗眼眶几度湿润。“他们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但也经常埋怨我顾不上家。”当年谈恋爱时,常常是女朋友主动来找罗岗。两人的约会也往往只是花半小时吃一顿饭。提起妻子,罗岗感到很愧疚:“从爱人怀孕到孩子出生前,我一次也没陪她去过医院。”

2005年10月26日下午1点22分,罗岗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点。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让他升格成为一位父亲。当天下午,罗岗第一次请了半天假陪伴妻子。

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罗岗对儿子很喜爱。“有一次我开玩笑问儿子,‘是害怕爸爸,还是妈妈?’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我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根本见不到爸爸,还有什么可怕的?’”

如今,在罗岗办公室,一直挂着两幅儿子送给他的书法习作,其中一幅写着“祝爸爸生日快乐”。罗岗说,每次看到儿子送的礼物,就能感受到家人给予的力量。

罗岗的付出,换回的是一个又一个工程的完美竣工。他负责的通州北环环隧一标段工程,成为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中国国学中心工程则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全国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