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长剑”传令兵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火箭军某通信团二营女兵素描
△ 女兵们所从事的任务是火箭军部队的电话接转以及通信指挥联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吴天喜

人物小传:

火箭军某通信团二营,是个编制近百人的纯女兵营队。这群姑娘们始终以临战姿态和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获得过全军红旗台站、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捧回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奖牌。巾帼不让须眉,该营还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成功实现能打胜仗的升级跨越。

在我军火箭军部队序列中,有一个特殊的单位,它是火箭军部队里为数不多的纯女兵单位,女兵们所从事的任务是火箭军部队的电话接转,通信指挥联络,可谓“一接一联牵系千军万马,一敲一打事关军队国家。”

这个编制近百人的纯女兵营队,不仅是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还获得过全军红旗台站、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她们又捧回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奖牌。能够获得10余项全国、全军的表彰,这群女兵有啥不一样?在春风拂柳的季节,记者走进这支部队,感受到了“导弹传令兵”独有的精气神。

一根银线传军令

还没步入火箭军某通信团二营的执勤机房,此起彼伏的来电铃声就已经让记者体会到紧张的工作气氛。通信四连指导员李晓觅告诉记者,话务女兵必须具备“四功”:口清、耳明、脑灵、手巧。

“战争时期,我们就是首长的耳目、战场的神经。因此,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都要以临战姿态和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传达政令军令精准、高效、稳妥、可靠。”李晓觅说。

为了练就随时能接通的本事,李晓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将2000多个电话号码装进脑子里,不仅能做到千余组号码脱口而出,还可以在嘈杂的干扰声中准确辨识接听电话的内容。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多种方言,总结了部队近千人的说话习惯、发音特征,电话一接通她就可以准确判断保障对象的声音,“这项本领可以让我和首长之间沟通更简洁、高效,到了战场肯定用得上”。李晓觅充满底气。

政委万晋告诉记者,“对于话务兵来说,打通就是为了打赢”。全军某次重大军事演习擂响战鼓,上级要求通信营“部队在哪,联通到哪”。深夜,总部一位领导要与前线指挥员通话。这种紧急电话必须在5分钟之内接通,值班员冯娟立即启动“倒计时”。

此时,部队正在山区转进途中,联络非常困难。冯娟采取了有线、无线等10多种通信手段,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接通了电话,使重要指令得以传达。

“这次任务让我体会到,话务员小小的话筒连着作战指挥线,更连着千军万马。四通八达的沟通联络处处是学问,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无法打赢未来战争的。”冯娟告诉记者。

演习期间为了隐蔽需要,通信台建在密闭的山洞中,女兵们整日见不到太阳,最紧张的时候,一秒钟上线3个电话,她们不但要有“千里寻人”的本事,还要准确记录通话内容。就是在这种紧张的压力下,话务员金巧练就了一分钟输入240个汉字的功夫。

一个周末,上级机关召开紧急会议,但此时参加会议的人员散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女兵们迅速分工绘出“作战图”,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接通电话。

有一年春节,一位首长要给偏远哨所的官兵拜年,电话通信却被风雪阻断,话务员靳敏通过兄弟单位“曲线保通”,几经辗转接通了电话……

话务员苏新告诉记者,“话务女兵的武器就是话机和键盘,三尺机台就是我们的战场,为了保障军令政令的畅通,我们必须把每一次任务做到精湛极致”。

锻造打仗突击队

一切为了打仗,一切为了打赢。有次野外全要素演练,一开始就遭遇一场“滑铁卢”。战位上的副营长魏霞接到导调课目:电台车被攻击,命令你们快速撤收。她马上组织现场官兵撤收设备,谁知刚操作到一半,导调组就宣布:超过战标时间,全体阵亡!

平常野外训练课目和战场对接不紧,训练的质量层次必然不高。这次教训让姑娘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在操场流汗,就在战场流血!她们迎头赶上,从最基础的搭设野战帐篷开始,6人一组轮番作业,搬运、展开、固定、撑起……风里练、雨里练、反复练。星月更替,终于能实现在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二便完成搭设工作。

一次晚上刚躺下准备睡觉,魏霞看到帐篷上趴着一只“几乎有巴掌大的蜘蛛”,要在平常准会吓得跳起来,可训练累得筋疲力尽,无力动弹直接睡着了。幸亏只是虚惊一场,第二天回想起来,她后怕得浑身发麻。

又是一次综合演练,导调组给出的课目是“天线遭雷击,迅速处置”。魏霞们马上架设备用天线,动作利落一气呵成,导演部惊呼“女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仅是这一项让人刮目相看,其他课目同样如此。教导员刘晓静专攻精练,穿脱防护服速度创下全团纪录;野外驻训中,每项前3名中都有二营官兵。其他单位官兵不由赞叹:你们营个个都是“霸王花”!

驻训演练期间,营里官兵见面第一句话是“今天你刷榜了吗?”人人以上龙虎榜为荣。三连指导员许正华幽默地说,夏季野外驻训4个月,每人都“瘦了一圈黑了八度”,但也有好处,“不用买新衣服,省了不少钱”。

近年来,为锤炼实战能力,女兵们每年都到某导弹旅地下阵地开展密闭生存演练,每天两班倒,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接电话,全力保证通信畅通。参训官兵说:“头上顶着一盏灯,每天接转1000多个电话,持续2个多月,都忘了阳光的味道和月亮的样子。”

精训苦练锻造打赢铁拳。一份训练成绩表显示,二营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官兵一级战斗力等级占比达到近七成,成功实现能打胜仗的升级跨越。

贴心服务“小棉袄”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任意两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平均只需要6个人传递。但对于话务员来说,她们是连接电话两端的唯一纽带,当中要经历的复杂和曲折往往不是拨通6个号码那么简单。

三连连长胡秀莉还记得,几年前她曾接到一位退休老同志打来的电话,说是想找一位30年前的战友,唯一的信息是此人曾在火箭军某基地工作过。这样的寻人如同大海捞针,如果想拒绝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可是胡秀莉知道,很多退了休的老首长平常与外界的联系非常有限,他们把话务台当成自己的老朋友,把话务员当成自己的亲人、孩子,她不忍心拒绝一位老首长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

放下电话,胡秀莉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硬任务,想尽各种办法为老人打听。她动员大家分工合作,要通了该基地总机、老干部处、干休所等单位的电话,可是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查无此人。

事情似乎进入一个死结,找人的老同志也准备放弃了。这时,有人突然想到,从档案室入手再试一试,她们几经周折获知此人儿子的单位名称,再经过几番辗转最终拿到了电话号码。3天后,这对30年没联系上的老战友终于通上了话。电话刚接通,两人都无语哽塞,两位老人都泣不成声地说:真像自家的“小棉袄”啊!谢谢你们小姑娘……

一天晚上,一位军嫂来电话说家里停电了,只有她带着孩子摸黑在家。值班话务员黄一璇立即找到充电办公室电话,但因下班无法接通,只能对娘儿俩说声“抱歉”。但第二天业务探讨时,就有人提醒,如果及时接转供电站的电话,不就可以及时送去光明吗?对此,黄一璇内疚了好几天。从此,不管是定时叫醒、下水道疏通、电话咨询等,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她都会竭尽全力试一试,尽可能地给大家带去生活上的便利。

“虽然我们的岗位就在这三尺机台,但我们心里装的是大国长剑,我们服务保障的是那些为国执剑者。”李晓觅骄傲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