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新建市之一,眉山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着力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经过不懈努力,良好生态环境成了350万眉山人的骄傲。
初春时节,苏东坡故里四川省眉山市,处处柳绿花开,村庄绿树掩映。
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边缘,北距成都60公里,是大成都都市区和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61%,比四川省高出10个百分点;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43%,是四川省的3.59倍……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35元,增长9.2%。
夯实产业,用规划“保绿”
来到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展现在眼前的,是被漫山遍野椪柑树包围的村庄,许多果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煞是喜人。宽阔的水泥路在山间延伸,两旁是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南明介绍,甘家沟村种植着万亩优质生态椪柑,是青神县“中国椪柑之乡”的核心产区,也是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区。每逢节假日,前来甘家沟游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目前,青神县种植的椪柑已达10多万亩,产量达20万吨,年总产值达10亿元,有早、中、晚熟10多个优良品种,产品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可持续上市,不仅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而且漫山遍野的常绿叶果树,也保护了这里的绿水青山。
眉山市在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夯实产业基础,注重培育主导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围绕“一村一品”建设,眉山市组织农业、畜牧、水务、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对各村的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调查摸底。在全面掌握各村产业资源情况基础上,结合全市《“十三五”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全市《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地图》,将粮油、柑橘、葡萄、枇杷、梨、桃、蔬菜、茶叶、中药材、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布局情况,分类别绘制在市域地图上,并收录了各产业发展的重点示范经营主体。
各村则根据特色产业地图布局,从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示范经营主体的带动引领,把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做强做大,从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大工程,用行动“植绿”
洪雅县高庙镇七里村是眉山市一个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村。过去,这里因山高路远,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短短几年时间,该村所在地的七里坪就凭借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所带来的良好生态,引进大企业投资建成一座生态康养之城,不仅让村民靠旅游致富,还吸引成都、重庆等城市的人们前来安家。
2012年,眉山市出台《关于推进全域生态化的实施意见》,随后又相继出台《关于建设“绿海明珠”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千湖之城”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百园之市”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详细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步步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水”的优美生态环境。
眉山坚持高位推动,将“三大工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让绿色发展成为鲜明的政绩导向。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低碳生活等主题活动,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大会战格局。“三大工程”实施以来,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带动144.8万人次植树栽花1000万株以上。
近年来,全市生态建设累计投入100亿元。同时,眉山市拿出当期价值40亿元的1800亩土地并投资31.5亿元,打造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仁寿县则拿出当期价值130亿元的5800亩土地并投资32.5亿元,打造了由中央水体公园、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响水六坊公园为轴线的城市生态水体文化长廊,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该市在城乡新建和建成各类公园118个,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范围全覆盖,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环境治理,用责任“护绿”
“原来卫生无人搞,现在大家齐清扫。村民自治交点钱,生活环境换新颜。”这是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村民在谈到环境治理前后的一句顺口溜。
绿水绕村,金色的“不知火”橘橙压满枝头,农户院坝、村道整洁干净,目之所及很难见到垃圾的存在。在通往乡村的公路沿线,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分类垃圾房……这是记者龙鹄村看到的场景。
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7年前的龙鹄村,可以用垃圾围村来形容。一到夏天就散发出腐臭气味。自从采取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将垃圾绿色处理后,龙鹄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
从垃圾围村到美丽乡村,龙鹄村的华丽转身是眉山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缩影。
眉山市委书记李静说:“建设幸福美丽乡村,除了有好生态、好产业,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必须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为此,眉山市从2012年起全域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并常态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十佳乡镇”“十差乡镇”考评。2015年12月22日,眉山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首批通过国家验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被全国推广。
今天的眉山,农村人居环境已得到普遍改善,所有村庄均实现“有垃圾收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的“五有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