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啤酒、精酿啤酒和特色啤酒出现在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独特的口味、多样的品种、购买的便捷,让它们迅速聚拢起一批粉丝,使中国啤酒消费市场渐呈多元化趋势。
46岁的青岛人李为,有一大批喜欢喝啤酒的朋友,隔三差五聚在一起喝一顿,而且个个海量。从去年开始,他们集体喜欢上了青岛全麦白啤,只要是他们自己聚会,都会买上个十箱八箱的带着。“现在我们家周围哪个超市卖白啤,我都去遍了。”李为告诉记者,对白啤情有独钟也不是心血来潮,他是那种酷爱啤酒的主儿,只要发现新的啤酒,就会买来尝鲜,所以基本所有进口的啤酒,他都尝遍了。“尝遍天下啤酒后,我最爱青岛全麦白啤那浓浓的果香味,从品质上考量,一点不次于德国进口啤酒,而且新鲜度好,口感也更好,价格也便宜,最终我们选择了青岛白啤作为我们的‘最爱’。”
李为消费习惯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啤酒消费的流行趋势:不断尝鲜。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在不断尝鲜后,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啤酒,作为“主喝”,体现出一种“我的啤酒我做主”的消费观。
记者在超市采访,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的存在。海信广场超市是青岛市最大的经营进口高端产品的超市,在这里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十多个国家的进口啤酒,品类几十个。大多数进口啤酒价格并不高,仅比国产啤酒稍贵一点。“进口啤酒销量近年来一直在缓慢增长,大多数人都是尝鲜的心态,一般一开始会买几瓶试试,好喝了才会成箱买。”海信广场超市赵硕经理告诉记者,特别是新进的啤酒新品,购买尝鲜的人会多一点。
“现在的啤酒消费正在从‘喝饱’向‘喝好’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一些消费者对啤酒创造性的追求,胜过了对其新鲜度的要求。”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勇说。
虽然特色啤酒在整个啤酒消费量中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喜欢特色啤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对这种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哪个品类,而是不断换口味尝新鲜的消费趋势,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认为,“这意味着啤酒业开始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
新的时代给啤酒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支黄啤打天下”曾是我国不少传统啤酒企业的写照。但是,现在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了。市场要求啤酒企业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新口味的需求,这对酿造和营销都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是酿造要小型化。特色啤酒注定不能像普通啤酒那样大规模生产,因受众的小众化,只能是小型化生产。近年来,国内主流啤酒企业青岛、燕京、珠江等纷纷试水转型,投资精酿产品生产线。有的企业开始改造传统生产线,实行小型化生产。记者在位于青岛崂山区的啤酒五厂看到,这里的生产线已改为小型化多频次生产模式,青啤把白啤、黑啤、果啤、皮尔森等新品种都放在这个厂生产。因为需要经常调品种、调瓶型、调商标,效率低了、损耗大了、成本也高了,这种改变也是颇为痛苦的。但是,这种调整最终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对大多数啤酒企业而言,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个性化、小规模定制,将是适应新时代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其次是拓宽营销渠道。目前,各大啤酒企业纷纷触网,大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但是这种新的销售模式,用传统的广告轰炸推广模式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另辟蹊径。青岛啤酒创新营销事业总部市场总监崔红告诉记者,她们在推广全麦白啤时,没有发布任何广告,而是依靠圈层文化和口碑传播慢慢积累。“我们建立了‘精酿社区’微信群,靠朋友间的互相介绍,慢慢积累了数万粉丝,这些粉丝都是重视品质口味的消费者,忠诚度很高,现在青岛全麦白啤已经在全国10个城市实现了年销售千吨,总销量已经达到了万吨。”
据悉,我国调整产品结构较早的国产啤酒企业,目前其特色啤酒均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比如华润雪花的“脸谱”,青岛啤酒的“鸿运当头”“奥古特”“经典1903”“IPA”,燕京啤酒的原浆白啤,珠江啤酒的雪堡精酿系列等。以青啤为例,2015年,“奥古特”“经典1903”和纯生、听装、小瓶啤酒等高端产品同比增长4.82%;2016年前三季度,高附加值产品共计实现销量136万千升。
另外,对啤酒企业来说,还有一个重大课题亟待解决,就是研发。在大工业生产时代,单品种包打天下是常态,啤酒的研发显得无关紧要。如今的个性化时代,能否不断推出新产品,研发便显得极为重要。但目前啤酒企业普遍研发力量薄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研发决定着啤酒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