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士人不迷信上大学
□ 许安结
瑞士拉绍德封钟表技术学校的学生在上实践课

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逾8万美元,年轻人持有普通大学文凭的仅占20%,仅具有职业教育文凭的高达55%。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统一起来的,是瑞士完善平衡的双轨教育体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逾8万美元,在全世界位居前三。与此同时,瑞士联邦教育、科研与创新署的统计数据却显示,目前瑞士年轻人持有普通大学文凭的仅占20%,而持有应用技术类大学文凭的占15%,仅具有职业教育文凭的更是高达55%。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统一起来的,则是瑞士完善、灵活、平衡的双轨教育体制。

所谓双轨教育,是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行。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仅有20%左右的瑞士学生会选择上普通高中,在高中学习毕业之后升入大学;而70%至80%的学生则是选择半工半读的职业学徒,学徒期满后正式踏入职场。在瑞士人的眼中,二者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因为长期以来,瑞士逐渐形成了尊重劳动者和中小企业的商业传统,以及职业无贵贱、学历无终止的社会风气。只要经过严格的实践培训、掌握一门手艺、能够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人,就会被视为人才。职业教育并不低人一等,年轻人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好出路,这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是社会现实。

从经济角度讲,瑞士职业学徒的前景丝毫不亚于大学毕业生。学徒工进入职业学校后就可领取企业发放的补贴,虽然每月只有700至1300瑞郎(4700元至8800元人民币),无法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足以支付基本的生活费用,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相比之下,直升高中和大学的同龄人至少7年内仍需父母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资助。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后虽然起薪高,但学徒出身的人进入职场早、工龄长,所以一名大学毕业生与学徒出身的同龄人相比,收入也没有明显优势。

瑞士这种独特的职业教育氛围的发展成熟,主要得益于联邦政府、各州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共同管理,以及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资助。根据1933年颁布的《实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法》,瑞士联邦政府负责职业教育的全面规划、资金监控、教学质量评估等;各州负责职业教育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统筹“校企合作”,发布学徒岗位信息,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行业协会负责基础职业培训,提供实习场所,并对职业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提出建议。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分工和职能划分,有助于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方向的确立。2004年瑞士又根据形势发展修订了该法,要求各级政府在财政方面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给予“政策性倾斜”。

瑞士职业学校对师资有着严格的任职资格要求。教职人员既要先获得相应的证书,修完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课程,又要有企业工作经验,有的老师甚至是由行业人士兼职。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一部分时间在学校上课,学习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学徒,学习职业技能。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企业学徒的时间比重也越来越大。与职业学校合作是瑞士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情。对企业而言,接收实习生可以得到税收减免优惠以及技术熟练而又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学生实习不仅是免费的,而且可以从企业得到一定补贴。在最后的考核指标中,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和在企业学徒工作情况各占50%,无论理论知识考试未通过还是学徒期的师傅不认可,都将面临降级甚至拿不到毕业证的后果。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瑞士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非完全隔绝,而是能够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职业教育毕业后,并不意味着“学历的终止”,更不意味着人生分水岭。相反,瑞士的学生可从自身的兴趣、潜质出发,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自由切换,灵活选择未来发展道路。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可以转向全职工作,也可以在学徒期满后直接申请应用技术类大学。如果通过大学能力测试,还可以进入普通大学(即瑞士所称的一类大学)深造。

80多年来,作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瑞士的职业教育更加顺应社会需求,减少了年轻人的失业率,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专业技艺高超的“工匠”,有效推动了国家创新能力乃至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以说,双轨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了高质量、高信誉的“瑞士制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