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谋面的父子再次相见,年幼的儿子望着这个“陌生”男人,脱口而出的竟是“叔叔”。这并非电影中特有的桥段,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一幕。
故事的“主人公”是40岁的何拥华。那是2007年,出海5个多月的何拥华再次回到家中,不到2岁的儿子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他,最后叫了声“叔叔”。除了震惊与意外,那一刻,何拥华心里更多的是愧疚,“感觉很对不起他”。
说声抱歉,不善言辞的何拥华沉默了几秒,轻轻皱起眉。怎能不感慨?1998年至今,这是第几次参加大洋科考,“老大洋”何拥华已记不清。“怎么也得十几次了吧”,现在每年至少四五个月出海在外,何拥华早就适应了单调乏味的海上生活。只是对于儿子,他有太多歉意:儿子小学4年,他只参加了两次家长会;陪儿子的时间太少,父子俩关系有些疏离……
“可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去海上怎么行?”1998年,第一次参加大洋科考,20多岁的何拥华跟随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考察船——“大洋一号”去了太平洋,一待就是200多天。第一次出远海,剧烈摇晃导致的眩晕自然无法避免。那次,年轻的何拥华连续晕了一个多星期,什么都吃不下,最后只能靠输液恢复体力。但他不是晕得最惨的,他记得同行的一个伙伴整整晕了一个航段,吃什么吐什么,却顽强得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拼命地坚持吃,吃了吐,直至下一个航段“满血复活”。
除了眩晕,因条件有限,当时船上的起居饮食也是件让人颇为头疼的事。逼仄的宿舍满满当当地住了四个人,没有独立卫生间,难得洗次澡,还要限时。至于吃的,常常出海一周后,就没有绿色新鲜蔬菜了;肉类则是从国内出发时携带上船的,一吃就是200多天,吃到后来有种怪怪的味道。
不过,何拥华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天晚上的放映时间。一到晚上8点,除去值班同志,几十号人不约而同出现在餐厅,船上仅有的播放机内会传出他们最熟悉的声音:“小鱼儿”和“花无缺”。每集30分钟、每天4集,待剧集结束,隔段时间,大家又从录像带中翻出仅有的两部电视剧中的这部,从头再放。就这样,一部电视剧《绝代双骄》成了全船人最惦念的对象,常常一个航段要放两遍。
在船上时间长了,大伙儿成了兄弟,无话不谈,可聊的最多的还是家。于是,每次靠港码头的电话亭外,大家总排起长队等着打越洋电话,“只是挨得太近,悄悄话是没法说的。”前年开始,科考船用上了海信通,但因延迟严重,信息秩序混乱颠倒,一条信息可能隔半个月才收到。有时,手机会像中了病毒般突然收到一两百条同样的短信。
转眼,出海已20个年头,在海上漂得久了,在梦里,何拥华有时都看见自己跟随着“大洋一号”在浅海、大洋、港口来回穿梭,劈波斩浪。再过几个月,大洋第43航次就要返程了,这次科考任务结束,何拥华准备好好陪陪儿子,带他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大千世界。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