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2017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泉州台商投资区
加快建设—— 产业发展高地 城市建设典范 体制创新样板 幸福宜居新城

2016年,总投资50亿元的福建泉州首个大型旅游项目落户泉州台商投资区。这里将建设极地海洋世界、海上游乐等一批项目,年吸引游客将超200万人次。同年,大陆规模数一数二的台资医疗卫生项目——泉州颐和医院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辐射服务周边数千万福建乡亲。

……

刚刚过去的2016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38亿元,增长8.5%,增速位居泉州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216.16亿元,增长17.8%,增速位居泉州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98亿元,增长13.8%,增速位居泉州市第三,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23亿元,增长22.8%,增速位居泉州市第二;省市重点项目投资99.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3.4%,其中在建省市重点项目投资97.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1.7%,进度位居泉州市第一。

自2010年挂牌成立以来,类似的成绩在泉州台商投资区这片热土不断上演,见证着泉州台商投资区日益完善成熟的城市建设体系。7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先后启动了“五纵五横”路网、安置小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世茂、海丝艺术公园等城市亮点工程,引进了玖龙、北车、巨大捷安特、颐和医院等重大项目,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工作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新跨越

泉州台商投资区坚持“请名院、聘大师、借外脑”,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抓好全区规划,推动开展了101条市政道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主干道路严格按照大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建设。东西主干道、南北主干道、通港公路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主干路网不断完善,基本形成连接区内外的畅通交通路网。产业配套也日臻完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加快建成投产,一批房地产项目、商务酒店、生活配套设施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招商投资新拓展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呈现投资增长、结构优化、效益较好的格局。挂牌成立以来共签约69个项目(含意向、框架等),投资额超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12个,投资总额超46亿美元,项目包括新加坡普洛斯物流、中国香港玖龙纸业等。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突出对台招商,打通5条对台招商通道,拓展对台招商平台。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台商投资与台资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台资企业入驻有关政策的暂行规定》等多项政策,引进台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超20亿美元,包括颐和三甲医院、巨大捷安特自行车、晋亿物流、天岗精密机械等。

社会事业新进步

科教、医疗、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平安台商区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功能不断提升,积极落实惠民利民措施,大幅度提高新农合、新农保的标准,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由2015年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117户共260名贫困户实现100%脱贫。卫生考评连续12个月位居全市第一,全年考评分数大大超过第二名。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公办幼儿园进行迁建、扩建及整合扩容;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学校达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落实“教育强区”五年规划,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验收;实现全区7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村村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跨越发展迈大步

今后五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将围绕“走前列 争一流”的目标,加快“一心两桥三城四园五产”建设(一心即“百崎湖核心区”,两桥即“金屿大桥、百崎大桥”,三城即“湖东片区、蓝色经济培育区、海丝艺术公园北片区”三个城市片区,四园即“高新园区主园区、杏东片区、张坂片区、惠南片区”四个产业园区,五产即“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养生、文化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立足新起点、争创新优势,力争实现新跨越。

2017年,在产业方面,泉州台商投资区将致力打造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养生、文化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工业企业主抓转型提升。在扶持企业发展方面,一是抓龙头。重点扶持玖龙、中车、舒华、嘉泰、日春、力达等龙头企业基础好、优势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加快生产要素、优质资源的集聚,支持他们裂变扩张、唱响品牌,走集团化、高端化和大型化的路子,带动全区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二是扶小微。通过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对于新兴产业、创意产业、服务产业在人才引进、环评审批、项目申报、贴息贷款、技改扩建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最有力度的支持,通过“家人式”的服务、“保镖式”的爱护,使中小企业尽快孵化成长为规模企业。三是促创新。通过大力实施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2025”,推进机器换人,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转型提升。

·广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