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不同,今年两会开幕之前,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就已经提前尝了预算草案的“鲜”。
“在今年1月底,马上就要过年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来到北京,对预算草案进行了‘提前预审’。”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告诉记者,“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我们只有在两会期间才能拿到预算草案,时间上自然有些匆忙”。
“我记得当时参加预审的一共有四五十人,除了全国人大代表,还有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当时,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都派来了负责人,向我们介绍2017年的预算情况。”熊继军代表说,当时大家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例如赤字比例、减税降费等,其中很多意见都被采纳,体现在了刚刚公布的最新草案中。“当时草案里写道,2017年的赤字率要控制在‘3%左右’,很多人对此提出:‘左右’的余地太大了,必须严格限制在3%。我拿到预算草案找到这一条,果然改成‘赤字率保持在3%’了。这说明,这是一份充分听取民意的报告。”
记者获悉,就在日前,《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审议通过,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实施。这是积极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项改革太好了,如果代表们能参加预审查,和部长们面对面,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预算,去提出意见,从而更好地履职,代表全体人民把好预算关。”熊继军代表说,我希望这项制度一定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