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7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陷入互联网姓“实”姓“虚”之争
本报记者 周 琳

3月3日晚举办的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互联网技术展开热烈讨论。

“今天到场的20多位代表委员中,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仅有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一人,而来自实体经济的人数相对占优,不知道讨论的结果会不会一边倒?”主持人开场的调侃颇具悬念。

“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实体经济如何破局’,我认为互联网经济还是给实体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率先抛出两个问题:第一,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实体经济发展。对此,互联网人如何回应?比如,在电子商务等领域,部分互联网企业通过打价格战占领市场,待有了话语权后再提价的做法似乎并不可取。第二,人工智能最后能不能代替人?

关于互联网姓“实”还是姓“虚”的问题,并不是首次讨论,李彦宏委员似乎早有准备。“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确有一定冲击。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等方面相对粗放,可以说并不完美。但是,若稍微将科技创新的历史拉长,不难发现,机器可以替代人,同时也提供了人操控机器的新就业机会。”

宗庆后代表的话针锋相对,“我不同意。我认为至少应该设定某些互联网边界。比如,消费者来买车,并不只是使用价值,还有享受开车的个人体验,去逛商场也包含了体验生活、休闲娱乐的需求。如果人工智能通过智能汽车、智能购物等模式把所有事物都变得智能化、都不用出门,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3年前我请教李彦宏委员,做医疗行业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得到的回复是做可穿戴设备。过去3年,我们也真正做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现在通过糖尿病眼底诊断,阳性诊断率已经能够达到97.8%。”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认为,传统学界对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泾渭分明”的划分,并不适应当下形势。

目前,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纯粹的实体经济已经不存在,更应先鼓励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新经济业态、新经济模式,而不是把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对立起来,更不该在互联网姓“实”还是姓“虚”的问题上争论。

“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人工智能本身也不是洪水猛兽,科学技术迭代的过程是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过程。比如说,新能源和互联网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就能开发出很多新型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产品,两者并不矛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