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社区服务新路径

由四平路街道与同济大学举办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让老工人新村变身成为有温度有温情有创意的睦邻家园。

有着众多高档小区的新江湾城街道,居民自治活动与众不同,图为小区开设的亲子英语班。

位于上海市区东北部的杨浦区,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工业大区,随着“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的深入推进,杨浦区面貌日新月异。随着城市建设的稳步提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能力的需求日渐迫切。近年来,杨浦区聚焦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在市、区、街镇建立党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党建服务阵地继续下移,党建服务点延伸至居民区楼组楼道、延伸到创新创业产业链,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以此实现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形成基层自治新格局

2016年,杨浦区制定《杨浦区“自治有活力、创新在基层”工作方案》,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一居一品”建设。自治项目达305个,通过不断培育磨砺社区特色自治品牌,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发挥居民自治及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位于杨浦区平凉街道,江浦路735弄、745弄的秦家弄小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无物业公司管理,无固定保洁员,环境脏乱,特别是停车难,是居民最为强烈的呼声。2015年10月,经过居民推选,组成了自治管理小组,选出5位居民成为“公益大使”,协助管理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在小区里划出27个车位,制作了停车证,同时协调周边小区,新增20个车位,基本解决了小区停车难问题。经采取措施,小区每月收取的停车费用作保洁和保安的资金;街道平安办为小区安装了16个高清监控设备,小区安全有了保障;街道出资为小区改造了非机动车停车棚,配备了电动车的充电插座。如今,走进秦家弄,一车一杆的门岗,划分整齐的车位,天蓝色自行车棚,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居民们都说“旧貌换新颜”。

营造社区共治空间

2017年,杨浦区计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应该由政府提供、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各类事务性公共管理和服务,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并在购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和行业管理等公共服务项目时,同等条件优先选择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杨浦区控江路700弄是一个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小区,六层楼的老公房,楼梯却没有扶手,多年来,老人们颤颤巍巍地上下楼梯,很多老人甚至因此不愿下楼。由于物业经费不足,靠小区自身难以找到对接资源。不久前,居委会联系党建共建伙伴文通钾盐集团,出资为小区里的几栋楼安装了楼梯扶手,解决了老人们“不敢下楼”的困扰。而帮助他们找到资源并搭建对接平台的,是一个“比小区大,比街道小”的“睦邻片区”。在小区和街道的中间,再设一个叫“片区”的平台,这种片区党建为整合和对接全社会资源,解决百姓多元诉求提供了一个既亲民、又高效的协调议事平台。

2016年,杨浦区将延吉新村街道下辖17个居民区划分为4个片区,以睦邻中心为“圆心”,建立起“睦邻片区党建促进会”。每个片区有4到5个居民区党组织,吸收10个左右的驻区单位和3到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片区党建促进会会长由街道领导担任。一户“大家”,分成了4户“小家”进行管理。一方面,睦邻中心就设在小区里面,与居民距离近,容易走动,便于共治。另一方面,在睦邻片区设立党建促进会,有助于解决各居民区的驻区单位党建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通过片区党建联动,各种社会资源有效调动起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助力。还有杨浦体育中心与杨浦舒兰居委会开始结对帮助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和军烈属。在舒兰居民区,有将近20位军烈属,结对项目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探索社区多元化共治

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进程中,杨浦区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规模,建立准入机制,规范招录和薪酬待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2016年进行了两次招录,近日又开展了2017年的第一次招录工作,本次计划招录372名(其中各中心社区工作者230名),届时街镇各中心社区工作者将达到1118人。随着各类硬件软件条件的提升,基层街道回应社区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能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城区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打下了基础。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有着众多高档小区,在这些居民平均年龄40岁、以高收入、高学历群体和新上海人为主的社区里,居民的自治活动与众不同:春天开亲子英语班,夏夜开红酒派对,冬天办跨年交响音乐会……而这些活动的主办者,是居住在小区里的全职太太高学历人士。新江湾城街道自治的“秘诀”在于:街道搭建平台让居民走出家门成为熟人,资源共享和自治活动就会自然形成。不久前,新江湾城成立上海首个街道“自治联盟”理事会,由居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直接负责管理社区自治活动,街道则提供必要支持,让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治惠及整个社区。

各类社区资源活跃起来,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也开始出现。在新江湾城街道的尚景园小区,由复旦大学的老师主办的“尚景论坛”已经小有名气,老师们白天在大学课堂上讲授专业的理论课,晚上深入居民中间,讲民间文学、健康保健、儿童心理和民国时代的对联。2017年元旦跨年夜,一位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居民把学校的交响乐团拉到了小区里,为新江湾城的居民演出了一台跨年交响音乐会。

大桥街道睦邻中心的书法活动室内,居民们正在写书法。

延吉街道睦邻中心内,居民们自排舞蹈。

“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在四平路街道展开,图为同济大学的学生和居民讨论楼道美化方案。

延吉街道睦邻中心为老人开设电脑培训班。

新江湾城街道“睦邻家园”自治联盟大会上,年轻妈妈们谈自治活动的经验。

·广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