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势利导 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
刘 涛

过去一年,我国服务业“稳”的基础得到巩固,“进”的势头得到强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呈现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服务行业增速和对GDP贡献的波动较大,服务消费持续增长面临不少制约。在部分垄断程度高的行业,民间投资仍在下滑,同时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服务业就业形势亦不可盲目乐观。对此,应深入研究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深化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开放创新为重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效率,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和升级,推动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服务业就业创业,加强服务消费及“其他服务业”等统计调查,以此推动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

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体上有利于服务业发展。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五大任务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去产能,有利于优势企业的生存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相应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同时,因职工分流安置的主要去向是服务业,也要重视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摩擦。通过将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相结合,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有利于化解高库存和抑制泡沫,防止房地产业增长大起大落。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发展股权融资、推进市场化和法治化债转股、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强金融业的融资服务能力,在服务实体产业中实现自身良性发展。通过降低要素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有利于为各类服务主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动力。另外,当前着力补发展短板和制度短板的一系列举措,特别是推动精准扶贫脱贫、加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投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推广应用PPP模式等,也将为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奠定基础。

第二,振兴实体经济对服务业发展是利好,同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实体经济不仅指工农业,还包括大部分服务行业,对此,要改变服务业是“虚”产业的认识。当前,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传统产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能力,促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攀登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其有更多资金可以用于主动调整和转型升级。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水平,有利于具有生产率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后者亦将提振服务业企业的发展信心。此外,振兴实体经济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避免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和膨胀,强化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创新金融工具,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防止社会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和房地产市场沉淀。

第三,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以及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放水养鱼”,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同时,国家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合理安排教育、医疗、社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这些也将有利于相关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第四,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有利有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促使中国更主动地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在亚太地区服务贸易、投资的规则制定方面发挥影响力,对国内服务业有序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不利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国内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进口。此外,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在震荡中缓慢回升,考虑到OPEC达成减产协议、俄罗斯承诺降低原油产量,国际油价会比去年有所上涨,这将有利于改善国内原油输送行业的经营状况。

多措并举推动扩量提质

面对服务业发展新形势,应以深化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开放创新为重点,着力增加有效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

一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效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研发投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紧扣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整合优化资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创新,助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平等竞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

二是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和升级。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服务消费的短板领域,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消费的便捷性和个性化需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完善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广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以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为载体,加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融合,营造多行业互动联系的消费生态体系,提高全球消费集聚度,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三是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政策创新和对比互补试验,复制推广成熟经验。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国内服务业供给结构。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完善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体系,抑制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化势头。完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监管方式。加快推动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加强服务外包业务的全球布局,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四是多渠道扩大服务业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行业就业规模,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努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五是加强服务消费及“其他服务业”等统计调查。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现有的消费统计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变化和有效激励地方政府推动商贸流通转型。为此,需要探索建立服务消费统计标准和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另外,进一步改进现行服务业增加值的基础数据采集方法等,加强经常性常规统计,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已占服务业增加值近40%的“其他服务业”进行分解细化,加大统计信息量。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