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老人”助学济困30年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韩 瀚
车志忠牵挂着家庭困难儿童。 (资料图片)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给孩子们发生活费的日子。

从河北涞源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车志忠和女儿车小桥前不久驱车来到东团堡乡东坡村。他们父女每个月都会代表爱心组织——“爱心桥”联盟,给受资助的孩子送生活费,小学生和初中生每人每月100元,高中生每人每月200元。随行的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张胜利说:“无论刮风下雨,车伯伯都没间断过。”

已经80岁的车志忠是“希望工程”发起人之一,他助学济困,到目前累计筹集款物价值484万元,救助1600多人,被人们尊称为“希望老人”。他曾经获得团中央首届希望工程荣誉(贡献)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前不久,他又被全国关工委授予“最美五老”荣誉称号。

1987年10月份,时任涞源县政协副主席的车志忠,来到东团堡乡考察旅游资源。桃木疙瘩小学教室里面四面透风,13名学生身着破旧的衣裳,鞋都露着脚趾,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车志忠。

车小桥回忆说:“当天父亲回到家不说一句话,默默地从衣柜里找出我们兄妹几个的换洗衣物,包成一个大包袱带走了。后来才知道,父亲把这些衣服送给山里的孩子们了。”

后来,车志忠又给省政协和团中央写信,反映了桃木疙瘩小学的情况,希望这里的孩子能得到救助。1989年10月17日,张胜利等13名孩子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批学生。

张胜利回忆说,车伯伯对他的救助并没有到此结束。当时希望工程的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学期50元,车志忠又每月贴补他30斤粮票和30元钱。不仅仅是对张胜利,车志忠只要得知哪个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就会心急如焚。

2012年7月20日,杨家庄镇小河村的刘龙飞收到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想到,第二天洪水就冲进了家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无疑雪上加霜。因交不起学费,刘龙飞打算退学。车志忠知道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并多方奔走。经过20多天的努力,为72个贫困学生筹集到十几万元的善款。谈到为何愿意奔波,车志忠常说:“山里的孩子苦,上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主要出路。”

“父亲心软,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在车小桥看来,父亲是心中有大爱的人。2003年,车志忠刚做完前列腺手术,曲村的张金顺带着儿子张文强找到医院向他求助。原来,张文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家里已经没有治疗的钱了。病床上的车志忠听后,随即拿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塞给张金顺。第二天,车志忠不顾医生劝阻,挂着尿袋坐长途汽车赶到石家庄,为孩子筹钱治病。

张文强手术成功了,车志忠却因劳累过度再次住进医院。面对人们的不解,车志忠说:“我再苦再难,总比他们办法多,我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截至目前,车志忠先后帮助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0多名,其中122人成功手术。

“在涞源,很多人都知道父亲。他们叫他‘车老师’,说他是个大好人,谁有困难都愿意帮。”车小桥说,父亲希望有困难的群众都能得到帮助。他节衣缩食,多年来,累计捐款24万元帮助困难群众。

“这两年,父亲明显老了。我们怕父亲累着,有找父亲帮忙的都尽力帮着办,办着办着就上瘾了。”车小桥说。2015年12月份,车小桥发起创立“爱心桥”联盟,致力于帮扶山区里的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目前,该联盟长期资助的困难学生有210人,长期帮助的老人有100多名。“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车小桥说,父亲的善行影响了社会上众多人,一起奔走在助学济困的道路上。

“现在,人们都叫我‘小车老师’,这是为了区分我和爸爸。爸爸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人们也叫我‘车老师’。一说‘车老师’,分不清是我们父女俩哪一个,这他就放心了。”车小桥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