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苟光华搬家记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王长育

“犁头、背篼,这些以前干农活的农具,今后用不着了……”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艾华村沙子田组村民苟光华一边说,一边动作麻利地拉闸、断水,收拾东西搬家。因为,他将正式搬到赤水城区杨梅山安置点的新家了。

丙安是千年古镇,也是新兴的红色旅游小镇。近些年,古镇旅游业风生水起,周边居民搭上旅游便车,都过上了富裕日子。贫困户苟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无奈啊,他居住的山实在太大了,把他和山下富裕的生活一分为二。望着崎岖的山路,贫瘠的土地,已过而立之年的苟光华把心一横,外出打工。

在广东打工期间,苟光华认识了厂里河南姑娘凌丽。拿苟光华的话来说,当初自己昧着良心,撒了谎,说自己老家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凌丽相信了他。

后来,老家母亲来电话说,父亲病倒了。俩人赶紧准备回家,坐了火车,又转汽车,下车,再爬山,走了几小时山路,家还没到,凌丽却哭了好几次……就这样,打工,返家,崎岖的山路,贫瘠的土地,像是世代传下的魔咒,将苟光华牢牢地拴在了大山上,也彻底击碎了他的致富梦。

2016年2月份的一天,苟光华家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原来是丙安镇党委书记陈淑梅带领村组干部,登门做苟光华的移民搬迁工作。“我也想搬,但家里没一点积蓄,何况哪有地?搬出去又靠什么生活?”苟光华问。

陈淑梅说:这次脱贫攻坚力度大,钱不够,政府补贴;还不够,政府帮助贷款;没技术,政府培训;无职业,挂包党员干部负责推荐工作。这打消了苟光华的后顾之忧。

当年3月底,苟光华领到搬迁补助费、装修费等20余万元,搬进城区。在镇干部的推荐下,苟光华在一家餐馆就了业,月薪4000元;妻子凌丽也在一家超市上班,月薪2000元。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后,苟光华忐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毅然回老家收拾最后的东西搬出大山。“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靠自己双手吃饭,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苟光华满脸高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