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大不多
齐鹤苓

前不久,媒体报道上海卖葱油饼的阿大,单一品种,一个炉灶,一干就是30年。笔者看了很有感触。

笔者家门口有个菜市场,平日里热闹非凡,因为售卖的都是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很贴心。

一天去买菜,发现新添了一个饽饽摊,但见两种颜色的饽饽,一种是玉米面加点绿豆面,一种是玉米面加点黑豆面,咬一口,粉粉的,嚼一嚼,香香的,甚是喜欢。几经尝试,被列入笔者的日常食谱中。

别小瞧这相貌平平的小饽饽,很受欢迎,一日一清,去晚了还买不到呢。几个月后的一天,再去菜市场里,咋也找不到熟悉的饽饽摊了,疑惑一阵子,才发现,原来摊主改卖葡萄了。也许卖葡萄的收益会更好?只是这么好的手艺可惜了。

印象最深的还有一家蔬菜摊,摊主是一位年轻小伙子,瘦瘦小小的戴副眼镜,说话不紧不慢,人多节奏不乱,对顾客是有问必答,百挑不厌,所以他的菜摊前总是挤满人。突然有一天菜摊没了。后来听人说,因楼市火爆,小伙子卖楼去了。

几十米长的菜市场,大大方便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每个摊位的摊主挣的更是辛苦钱,非常不易。看准市场,抓住商机,变换赚钱门路,取得更多收益,十分理解。但这种朝秦暮楚的变化,一方面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他们真能从频繁的变化中获益吗?生活里,似乎阿大不多,阿大又是怎么想的呢?

笔者曾去过日本旅游。在日本,一条狭小的街道上,就有好几家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拉面馆、定食馆。那里的店主都像阿大一样,一辈子就为做好一碗拉面,炸出一份天妇罗。这些店铺的老板并没有因为产品单一而生活不下去,反而因为做出了名气,使生意越来越火爆。

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体现。在生活中,在各行各业里,我们都需要像阿大这样的“工匠”存在,更需要自己成为像阿大一样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